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效课堂与备课之浅见
【作者】 罗 瑛
【机构】 贵州省惠水县高镇中学
【摘要】笔者所执教的高镇中学在2011年3月新学年开学后,开始实施酝酿2年多的发展策略: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实施“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攻坚以“省级农村示范性学校”为目标的发展框架。两年来,从我校教学成绩来看,有了明显的效果,同时也发现工作中存在不少的问题。而备课环节对于高效课堂的开展有密切的联系。【关键词】高镇中学;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备课的实效性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开展,而备课环节对于高效课堂的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2011年3月新学年开学后,笔者所执教的高镇中学开始实施酝酿2年多的发展策略:着力于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的课堂针对性教学建设,聚焦以“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攻坚以“省级农村示范性学校”的发展框架。2011年9月,我校将“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提高到可操作水平上来,初步落实到我校的课堂教学当中。
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笔者自己两年来的学习研讨、亲身尝试、观察反思等环节,现将我校实施高效课堂过程中就备课环节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高效课堂中备课的必要性
备课是教师为上课或组织具体教学活动而做的具体准备与计划安排工作,是执教者在授课前对教课过程、环节、内容所作的必要的准备工作。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因而上课是备课的着眼点。备课过程中所考虑的一切问题和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应尽可能性预测上课时的情景和可能发生的事件,并注意总结以往上课的经验教训。备课不但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而且体现老师的责任感、自觉性和积极性。备课的过程也是教学研究的过程,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不管是新教师上新课,老教师上新课,甚至是老教师上旧课,这都需要有一个备课的前提。如果没有充分的备课过程,那么教师上课就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称之为“小问题”的问题,而就是这些“小问题”的存在使得一个本来可以迅速成长起来的新教师或者本来可以取得更大成就的老教师始终在原地踏步,不能迈出关键的前进步伐。
二、高效课堂中备课的实效性
课堂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没有了课堂,教师就等于失去了舞台;有了课堂这个舞台,教师却因为没有认真备课而导致课堂枯燥干涩,作用教育的主体,内心也应该是苦涩的。那么,怎样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效,让学生在课堂里快乐的学到知识就成为每位教师研究的问题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认为,高质量的“一次备课”是“二次备课”、“集体备课”甚至是编写“导学案”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有效的“一次备课”,后面的所有环节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无效的,那么学校所实施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就只能是流于形式,所以,高效课堂更要注重备课这个关键性的环节,备课也就必须具有实效性。
三、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不少教师对备课存在这样那样的看法。比如,不是每节课都“备”的,一周只备一节;不是人人都备课的,有的人可以连一节都不备;备课实行轮流制,新教师、老教师,水平高的、水平低的,工作负责的、不一定负责的都要轮流;重在打造“导学案”,一个好的“导学案”就等于教学的高质量;所有“导学案”循环使用。
由个别教师轮流编写的“导学案”或“教学案”不一定能够保证质量。因为教师的水平有差异,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有时竭尽全力拿出来的“导学案”也许目标、重点定位不当,内容深浅把握不准,问题设计缺少逻辑性、层次感……另外,有的教师教学水平高,经验也丰富,但是由于责任心、事业心不强,或者会因为认为集体备课会耽搁时间,不愿意进行集体备课而应付差事,因而会草草完成交差。或者,有的教师水平较高,责任心也强,但是由于工作任务重,加之现在的教育界确实也存在很多繁琐的杂事,也有可能因为忙而应付了事。然后,上课时,基本上还是按照自己平时一贯的教学方式,一旦用这样的“导学案”或“教学案”实施教学,不仅师生都会集体“受害”,而且我校的高效课堂理念及研究就难以实施下去,更会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
在备课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比如备课的内容中只注重对上课内容本身的逻辑思维以及知识点的准备,没有相关知识点的拓展,以及案例与实务操作的相关指引,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又如教案中对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都很到位,却缺乏授课完成之后的心得体会,或对经验与不足的总结,虽然从整体上看教案的设计并不会妨碍上课环节的顺利进行,但是却不利于上课环节的提高,同时这也不利于教师教学的进步。这个问题在备课环节中是最容易忽视的,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备出来的课没有针对具体的班级,对于层次不同的班级备课就应该有所区别。
在备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上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接下来会产生一系列相应的教学后果,而这些后果绝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但我们却不能回避它。
就拿我校的集体备课来说,学校为了实现教学的高效性和适当减轻老师的备课负担,因而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来进行备课。通常是由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备课工作,一般每星期进行一次,之前由一位教师拟写教案,然后印发给同级教师,大家一起进行备课,从教材的难易到教学的目标、从教学内容到不同层次的班级、从素质培养到考试要点、从作业的布置到考试题型等进行商讨、确定,然后就由教师在课堂上自主发挥。
从计划来看,这样的安排是比较正确科学的,也是可行的,问题就在于操作时的真实性以及备课过程的认真度。根据笔者的观察及体会,就发现我校的集体备课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能起到资料共享的作用,还能群策群力,但也还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其实也是不少学校存在的问题:即是由个别教师以“教学案”或在网上找教案打印出来的形式来完成,因而存在一定的问题。全组备课的教师只有1-2个,其他人都没有作准备。在“集体备课”时,没有准备的老师特别是新教师对教材不熟悉,对目标、重点、内容、方法都没有内化和思考,他们能够提得出意见吗?也许有经验的老教师凭老经验可以说几句,但也不过是空话、套话、“普通话”,说了等于没说。多数教师因为他们没有备课前的准备,所有没有发言权,只能闷声不响,全盘接受。因为没备课的教师基础是“0”,所以别人备的课哪怕水平再低,再低效,他们也只能说一个字:“好”。也许有人说,教师为了上课,肯定会自觉钻研的。恐怕不一定。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不备课已经“合法化”的前提下,会有多少人自觉备课?教师自己没有备课,没有思考,连一道习题都没有做,就拿着别人编写的“导学案”上课,怎么能履行自己的教学责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教师恐怕只能实行“大放羊”“大撒把”的教学,于是干脆把自己降格为“学习者”,把教师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统统盲目随意地交给学生,并美其名曰“在教中学”或说是“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气氛是热闹了,活跃了,但真正在学的,真正学到知识的又能有多少学生呢?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对教学任务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过程欠思考,教学方法未掌握,怎么能取代老师发挥引导路程、把握方向、激发兴趣、正确评判的作用呢?再说,再好的“教学案”也要适合自己班级的学情,也要根据任课老师个性化的理解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到教学中去,如果只要有了一个好的“教学案”就等于教学是高质量的话,那么教学工作就是天底下最容易的工作,全国的教师只要共同打造出一个好的“教学案”,甚至汇编出一个“教学案”集,优质课就批量产生了,天下有这样的美事吗?
集体备课本来的目的是通过汇聚集体智慧来提高“导学案”的质量,弥补可能存在的不足。它的优点是有利于相互交流启发,集思广益,统一必要的教学要求。其实,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应该是结合进行的。个人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前后都应该积极开展,课后更应该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实效与备课有无矛盾的地方?备课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有又如何改进?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多思考的问题。
四、备课中需要注意的建议
当然了,每个学校有自己的具体问题及措施,但总的来说,得做到实处,做到细处。比如,学校进行精细化管理,从教学校长到教务处,从学科组到每位教师,真正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发自内心的认为备课对于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作用,这样层层落实,确认要想在教学质量上有提高就得重在备课上下功夫、做文章。确定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教师分年级组到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体备课。备课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备课,每次备课由一位教师做主讲,分别从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训练方式及知识点的全面落实几个方面来进行,主讲备完后,其他教师进行补充,达到统一每节课的重难点、统一训练内容、统一随堂测试进而达到组资源共享。当然,具体的执行光靠教师是不够的,人都是有一定惰性的,在看到别人玩得开心舒适而自己还得拼命似的工作时难免会产生倦怠感,此时就需要一定的保障措施及对教师的安抚等。
总而言之,教学质量的提高靠教师的不断创新,而教师创新的源泉不仅来源于讲课,而且也来源于讲课之前的备课环节,因此我们要重视教学中备课环节的研究,为讲课的高水准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高效课堂理念才会真正落到实处,高效课堂才会产生作用,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快乐地、轻松地学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