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探讨

【作者】 吴正烈

【机构】 贵州省金沙县安底镇八里农中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值得我们去研究。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多年,对于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有许多想法。在课堂上如何进行语法教学、怎样指导学生背诵、如何打好英语学习基础等都成为本文所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正文】

      课堂教学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各种能力的主渠道。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如何充分利用新材料的特性,与教学活动的巧妙的设计,在有限的40分钟创造最大的效果,教师一直关注的一个话题。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做了以下的探索。

  一、营造和谐氛围,建设新型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平等沟通成为合作伙伴,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自己的言谈举止产生“亲和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氛围,良好的空间来提供主动探索,自主开发,合作愉快的氛围。这种“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创造潜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老师的良好情感态度,使学生爱老师迁移到老师授课程。因此,笔者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创设英语语境,为学生营造浓厚英语氛围

  借助现代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率。功能语言学派强调语言的习得需要使用操练,而使用是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只有需要,语言学习者才会去使用目标语言。而我们农村中学是极其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实践和综合运用能力。创设英语语言环境首先教师要在英语课堂尽可能多的说英语并多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即使开始学生接收有一定困难,但输入量达到一定程度,耳濡目染,输出也就容易多了。比如“class begins”,”hands up”, “stand/sit down, please” 之类的课堂用语,相信在我们每天不断重复之中,学生也就潜移默化了。此外,我们还可以依靠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来创设英语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并应用英语的热情。 如班牌,班风,班训,班级口号等我们都使用双语标示,设置英语角,在黑板报中设置英语板块等,使学生随处见到英语学习英语,同时运用英语。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如多媒体创设英语语言环境,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英语学习氛围。如通过课间,自习等时间播放录音,英语歌曲,英语电影等影音文件,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耳濡目染,从而内化。

  三、启动生活中的情感因素,使教学内容具有生动性

  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它来源于生活,是从人们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不能感动人的艺术不能称之为艺术。同样,组织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三岁小女看电视,一边看一边痴痴地笑,对于只识“上下大中”四个字的小孩,能看懂什么?他竟然看懂了,是赵丽蓉演的小品。于是我思忖,用最通俗、最简单的语言,用贴近人们实际生活的内容最能启以情感。例如,教学第二册第93jump the queue(加塞儿)时,教师可以问:Do you have lunch at school?答:Yes.继续问:Are you pleased when others jump the queue?学生斩钉截铁地答道:No.利用在食堂买饭排队这一寻常事,悟出要自觉排队这一良好道德的一堂课,既教其知识,又教其做人的道理。

  四、强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重点在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目的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设计应当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学设计应当体现语言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参与、互动与交流,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生成。语言的学习过程包括输入、吸收、内化和输出四个阶段。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是所谓的输入和输出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一个交替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语言材料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分层输入和分层输出。例如:在教学一篇阅读文章时,教师可在学生进行第一次输入时让学生快速阅读,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二次输入时让学生再次阅读,找出文章的细节信息;在第三次阅读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和一些特殊的语言结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关系;第二是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进行语言输入之处,还应为学生设置各种检测阅读理解性的练习或活动以及让学生进行口头复述。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五、适时对板书来一特写镜头,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

  教师们最常用的强化记忆法莫过于写黑板,这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块领地。而有的教师写在黑板上了,至于学生的注意程度如何,则不敢肯定,因为老师一直站在黑板的前面—舞台的中央—主角的位置舍不得放弃,这是不行的。老师在上完一堂课后,应退出舞台,指着黑板,说:Look at this blackboard,让学生的眼中只有板书而不再有老师。这就是特写。板书的条理性、工整性、重点性自不必赘述了。

  综上所言,上好一堂课就是要“演”好一堂课,有时教师是主角,有时老师是配角,有时教师啥角色也不是,只是一个导演。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全面的素质和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每一堂课都“演”到最好处。

  参考文献:

  【1】张丹主编,《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5月第一版。

  【2】王道福主编,《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4月第一版。

  【3】于勇主编,《教学技能训练》(中学英语),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5月第一版。

  【4】胡春洞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9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