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
【作者】 韦秀云
【机构】 广西宜州市第二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在小学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目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这里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师生关系融洽是愉快教学的前提。
师生关系和谐是以情感为纽带的。真情交融,能使双方同时感受到教与学的无穷趣味,师生情感及时沟通,营造一种师生间平等,亲切融洽的教学氛围,在师生对话中,交流中,沟通中,达到了从真情交融进入心智交融,形成教与学相互推进。首先,教师本身要进入角色,要把自己融于教材,融于课堂,融于与学生的愉快合作中,以自己之情感染学生;其次,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能挖苦学生,要让学生从教师的耐心服务与关心中,体会到温暖和期望,鼓励与鼓舞,感到教师的可亲和可信;第三,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消除某些后进学生的自卑感,扫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建立起自信心;第四,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二、开篇引趣,诱发好学之乐。
儿童感觉的情绪和无意性很明显,要想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先前的活动中转到当前的学习内容上,教师应精心设计授课的导入部分,以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根据教学任务转移注意力。根据我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的出发,导入新课可采取不同的方式。1、音乐导入《月光曲》,2、谜语导入《小露珠》,3、图画导入《蝙蝠和雷达》,4、故事导入《草船借箭》,5、对话导入,如《小松树和大松树》,6、实物导入,如《我叫足球》,7、影片导入,如《飞夺泸定桥》,8、名言导入,如《全神贯注》。另外,还有游戏、情景表演、提问、讨论等方式导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新知识的教学作好铺垫。
三、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学中应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如做游戏,讲故事,编儿歌和顺口溜等,这些方法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当检查教学效果时,可安排“找朋友”游戏;把写有汉语拼音的卡片,分别发给不同的学生,由其中的一部分同学到黑板前,让他们互相找朋友。学生甲说:“我是××,我的朋友在哪里?请你快出来!”学生乙说:“你的朋友在这里。”跑上讲台举出相应的卡片,然后与甲学生共同领读识字。在反复的“找朋友”的游戏中,既可以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识情况,又能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顺口溜以它的趣味性、通俗性、生动性和知识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它能让学生从死学变为活学。另外,课文内容教学也可利用表演的形式进行,如课文《狼和小羊》、《三袋麦子》、《小露珠》等,可组织学生扮成课文中的不同角色,通过对话和表演,再现课文内容情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课堂的气氛也就活跃起来。
四、图文并茂,享受教学之乐。
图画再现能化繁为简,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课文的事理凭口叙述是很难让学生清楚的,如能简单地画上几笔,思路和脉络就清晰可见。如《小鹰学飞》,小鹰飞得比大山高了,怎样才算是会飞呢?可画图讲解,学生就能一目了然。又如《郑成功》,可根据课文情节,即“精心准备”——“全力奋战”——“大获全胜”三个部分,画出情节示意图,让学生既感兴趣,而且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还受到绘画艺术的熏陶,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五、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教师热爱、尊重学生,学生信赖、喜欢老师,彼此关系亲密而和谐。这样,老师的教,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应用和蔼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回答错了,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诱导这位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六、多媒体的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手段已逐渐走进课堂。多媒体表现力强,可冲破时空局限,延伸人的感官,以形体、色彩、动感与音响等艺术效果感染学生,能扩大视野,启迪思维,信息传递反馈快捷,能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实践证明,适时有效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学《小露珠》一课,在理解“象珍珠一样圆润的小露珠”时,学生可能会从字典上找到“圆润”的意思。如能在屏幕上显示放大的珍珠及钻石,学生很快就可以理解“圆润”的意思。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能紧紧的吸引学生,而且能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远非上述的几点,它涉及到各个方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