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 谢万平

【机构】 安徽省含山县运漕中心校

【摘要】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气氛;有效课堂
【正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机,在新课程的熏陶下,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小学数学教学的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欣慰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欣慰。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沉闷的气氛和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法,只能使学生兴味索然。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小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与兴趣是紧密在一起的。只有对学习感兴趣后,学生才能自主地、自觉地去观察、研究和探索。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具有推动力的一种东西。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前认真专研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教学《平均数》这一内容时,我针对小学生对唱歌这一活动都特别感兴趣的特点,教学前先举行一个歌唱比赛,几个学生上台各唱一首歌,班干部打分,模拟电视节目的程序,算出每个选手的最后得分。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争着为选手算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这情景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又提出了许多问题,课堂气氛显得尤其热烈,这对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后面的总结公式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这样也促使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动手操作,活跃课堂教学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前面,从而亲手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

  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学生通过自己活动,从学具盒(内有许多小棒)中拿出三根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而在认识正方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得出四个角的角度相同……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的角度一样大,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中适当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学生多种操作过程中,调动多种感官一起参加活动,促进学生把外界的运动和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强化记忆和理解,探索数学知识发展变化的规律。

  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图形的操作,充分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

  三、创设积极评价的氛围,促进自我评价

  自主学习,包含着学习者对学习作自我评价,而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处在直接兴趣阶段,自我评价能力弱,多数依赖于成人的评价。盼望得到老师的赏识,讨厌老师的厚此薄彼、偏袒和不公。此时,教师对学生的爱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是极不稳定的,他们往往是爱老师开始才爱这门学科的,教师的情感常常被转化成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一句鼓励或表扬都会令其兴奋不已,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于是,在小学阶,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滴进步都要进行恰如其份适时表扬,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真诚关心、鼓励、信任和期待,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如教学《20以内进位法》时,教材要求用“凑十法”计算96=?并说出道理,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按教材要求用“凑十法”,只有一位同学与众不同,他把“9”看成“10”,“6加10等于16”多加了一个“1”,再从和里减去“1”等于15。这位同学实际用的是“假设法”。教师及时肯定,并表扬他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位同学一听,脸上立即露出笑容,同时也激发了全体同学更高的学习兴趣。

  四、开设游戏,活跃课堂

  游戏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兴奋剂。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游戏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特性。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游戏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常有的口算竞赛,在每几分钟的口算训练中,我常创设“找朋友”、“开火车”、“抢答”、“做医生”、“夺红旗”、“争冠军”等形式的比赛游戏,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消除了学习的疲劳,让学生在愉悦中掌握到了新知识。

  总之,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参考文献:

  [1]方双虎;论课堂心理气氛及其营造[J];教学与管理;200313

  [2]陈坚. 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激活学生思维[J]福建轻纺,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