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黄朝银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长赤中学
【摘要】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在现阶段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拥有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可以大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手段;化学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探讨的热点。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优越性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作为教师,都希望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希望学生带着一种高涨而积极的情绪去思考和学习。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化学教学虽然有实验在演示,但仍然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等传统现象。这种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兴趣。而在教学中恰当播放一则故事,一段录像,一幅画面,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和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我们在讲解有关污染方面的知识时,往往就是通过自己的讲解让学生来了解,或是带学生到某一实地去看一下污染物,这样只能是以点带面的介绍污染。而现在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就可以通过多方位的图像展示以及播音员的讲解来展示工业污染物对我们的环境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污染的存在及其危害性。再通过利用化学方式对污染的治理,这样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振憾,不但使环境保护问题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而且又能激发起学生去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又如:在向学生介绍有关钠的化合物时,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照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一系列钠的化合物,包括苏打、小苏打、食盐等,加深学生对这些化合物的印象。所以选择合适的资料,再加上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对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可以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成为学生感受知识的场所。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问题上,这种方法的弊端是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理解。而多媒体技术在内容和组织上采用大量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图片和动画结合的模式,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化学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活动。
例如,在学习“晶体结构”这一节时,可设计NaCl、CsCl、CO2等结构模型,通过不同角度透视、旋转及切割,使学生从课本插图中对晶体结构的平面感觉上升到真实的三维立体空间感觉,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又如,有机化学中羧酸和醇的反应,羧酸是提供氢还是提供羟基?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很容易把中和反应跟酯化反应类比,认为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氢而醇提供羟基,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可利用多媒体模拟醇跟羧酸起酯化反应形成酯这一反应历程,证明羧酸提供羟基而醇提供氢。所以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实验设备不具备,或实验条件不充分等原因,导致不能有效及时地把化学实验准确地演示出来的情况。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提高化学实验的演示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演示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一般情况是把钠与水反应在大烧杯中进行,这样不便于学生对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把实验改在方型投影试管中盛有滴加酚酞的水,然后加入金属钠,学生在投影屏幕上能清晰地观察到“浮、游、熔、响、红”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得到提高。有时为了便于学生观察,还可以把实验中的一些重要的环节有意放慢、加大或加速反映,或者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又如,在教学《氨气》这一节课时,可以通过制作课件,把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模拟动画、氨气分子结构模拟动画、氨气与酸反应的实验模拟动画,这样既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大大缩短讲解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知识。
化学教学中对某些有毒性的实验、化工生产过程、化学反应过程等也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如氯气、一氧化碳的毒性是无法让学生感知的,这时可借助计算机设计三维动画片——小白鼠中毒死亡,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煤气中毒。对一些化工生产过程,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等,学生大多数未见过,缺乏感性认识,用多媒体可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步生产过程,对于各个环节也可以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局限性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不恰当,往往适得其反
第一,由于课堂信息量大,相应的对化学中的一些公式的推理过程,计算过程和逻辑思路有所省略,这就要求学生有极强的接受能力和课前、课后的自学能力,否则只是由“口灌”变成“电灌”,易使学生接受效率低,造成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分析和理解;课件内容一闪而过,学生不易记笔记,有的会变相依赖老师给的可移动磁盘来复习,使学生失去了必要的笔记思维训练过程等。就当前教育的实际情况而言,既要求课堂信息量大,又要求师生之间课堂上的完全互动是不可能的,因而难免顾此失彼。第二,这一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教师自学制作课件过程中付出相当大的劳动,如学习利用软件以及从网上下载学习资料等,如果应用不好,或选材不当,不但课本知识学生没有好好掌握,想给他们扩展知识面也无从谈起;制作课件的音、画配合也是引发学生兴趣重要的一环,太少则学生宁愿看书,太多则喧宾夺主,学生没有记住内容只记得音乐或图片;对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则跟不上进度,厌倦学习。
(二)完全用多媒体代替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观弊端大
第一,化学实验过程,并不是你想暂停,它就能停止的。完全用多媒体代替实验,其后果会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草率马虎,不考虑后果,或眼高手低,无从下手。第二,多媒体“模拟实验”受程序控制,是一种理想化模式,实验不会失败,但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常受仪器、药品、操作等诸多因素影响,有时会出现实验效果不佳或不成功。长期用多媒体代替实验,会误导学生,不能让学生有机会体会实验失败,学生也没有机会去思考、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同时缺少必要的实验危险意识。第三,多媒体模拟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药品无选择余地,装置搭配具有确定性,仪器的装配过程往往被忽视;而在实际实验操作中有些仪器、药品可以替换,具有可选择性,不同仪器可能会对应不同的操作过程,学生的仪器装配操作也得到了强化训练。而电脑的“模拟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兼容能力,学生缺少在实验室亲身体验的感觉,而感到学习被动,程序固定,惰性、依赖性增强,难有创新。
三、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教师在接受计算机时,要逐渐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新的学习方法和手段。通过编写课件也可提高教师对语言、图象、文字的综合处理能力,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以完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继承传统教学媒体中的合理部分,恰当引进现代教学媒体,并使二者有机结合。教师不能成为电脑和仪器的操作员、屏幕画面的讲解员。应坚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合理应用多媒体,不要使多媒体教学变成“放幻灯”。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多媒体虽能模拟或再现实验,但毕竟是模拟,在教学中有条件做的化学实验绝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只能用多媒体的长处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多媒体引入化学教学,用好了能提高教学质量,用不好会适得其反。只有从化学课程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应诚一.中学化学CAI课件制作及应用之探索 [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胡杨胜;中学化学多媒体CAI发展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3
[3]袁中直等.化学CAI课件制作与网络共享资源利用[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