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作者】 孔令明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西岗镇卓楼中学
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只有有了恰当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认真、积极地思考。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有强烈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求知欲,从而有效轻松地解决数学问题。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呢?
一、利用旧知到新知的联系创设问题情景。
知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新知的产生往往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地增加或减弱条件,让学生展开思维想象,引导学生思考、判断,从中得出新的结论或发现新的规律。教师先引导学生研究已有的知识,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原有的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探讨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通过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来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二、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的反映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的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它们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可由象棋的故事引入。又例如讲解坐标系(平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讲数学家欧拉发明的坐标系的故事,欧拉躺在床上静静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络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确定点的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利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认知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最经常接解和经常使用的知识,有的已经进入他们的潜意识。如能在教学中利用这些生活经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就能使学生更容易和更深刻地接受数学知识,而且这种现代教学手段很容易让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再现或模拟于课堂上。这样不仅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并且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通过展示实物,尤其配合教师的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来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内在动机,使他们以强烈的求知欲和饱满的热情来学习新知识。例如九年级的“过三点的圆”教学中,可以先介绍一学生的母亲自豪地夸奖自己的孩子活学活用的事例来激发情感——原来是该生家中柜上的圆形的镜子不小心打碎了,这个学生仅仅从一块带边缘的碎片到玻璃店就配了一个合适的镜子。然后把问题展示:本问题就是确定圆的数学问题,通过复习确定直线的办法,类比地探究“几点”确定圆的问题。于是在故事中提到的碎镜块的边缘取一点A作经过它的圆很容易的,以任一点与A的距离为半径就可以做出,这样的圆有无数个,显然达不到复制的目的。同样在碎镜片边缘上取两点呢?取三点呢?学生积极参与,轻松愉快完成认知目标。同时在了解知识产生背景的同时,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四、通过布置实践任务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实践显示:对知识只具有社会意义的认识还不一定能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持久的兴趣,如果能在实践的活动中让学生承担某种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体会知识的实际意义,这样就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应该恰当地安排一些必要的实验、实习、参观、调查及生产劳动等。例如在学习“统计初步”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到计划生育指导站参观、调查年份人口状况图表,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而且可使学生对掌握并应用该部分知识保持持久、高度的兴趣。
五、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究来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探究的需要。在教学时,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在活动中由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数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如学习有理数乘方时,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折叠报纸探究乘方的知识:开始展示很大的报纸时许多同学都说能对折几十甚至上百次,可是在动手实践后却发现折叠到七次的时候已经非常困难,许多同学都是大惑不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终于发现:报纸厚度随着对折次数的增加以等比级数增加,而其面积则相应地以同样比例减少。加上纸本身的拉力,把报纸对折第九次无疑比一次将512张报纸对折更要困难。
六、利用简单的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或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让学生从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的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把一张白纸对折,然后在纸上画出你所喜欢的图案,有的学生画的是三角形,有的学生画的是蝴蝶,有的学生画的是更美丽的图案,再用剪刀剪下来,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来体验轴对称。这样,同学们在理解概念时,不再是一片茫然,而是现实的,无疑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数学就会产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