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作者】 孙治富

【机构】 贵州省兴仁县下山镇高武学校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针对语文教材实际,凭借有效的教学手段,把自己和作品的情感传达给学生,让他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完成作品、教师、学生三者的感情交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实现品德、智力、美育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渗透;情感教育
【正文】

      情感教育是一种以态度为中心的教育,它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激发情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再次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强调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论述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

  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基础课程,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和学生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为重要。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颇具美感的文章,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感的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真善美的激情。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把握文中的感情,领悟字里行间的感情脉动。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有血有肉的形象了。因此,我们推行语文素质教育,优化教学过程,就必须注重发挥情感的作用,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原动力。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情感,才会有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写出声情文并茂的文章来。

  2、情感教育是学生心灵的鸡汤。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学习的情绪性、自觉性、思考性,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无目的、无方向、无教育性,教学方法上存在超强度、超负荷、死板灌输、缺乏正确引导等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灵之河必然干涸,思想之树必然萎缩。而语文学科,本质上讲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达感情的载体。语文课本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都是作者情感志趣深入开拓的结晶,负载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情是人类最宝贵的东西,也是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因素,是文学作品的灵魂。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3、情感教育是学生素质培养的关键。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人格的培养又依赖于教育。优秀人才必须是情感健康、人格完善的人。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复杂和高速变化,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他的知识,而更取决于非智力因素,也就是所谓的“情感智力”、“心理智商”——即感情素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教语文就是让学生“披情以入文”,在这种情的熏陶、冲击、融汇之中,身临其境,方能“沿波讨源”,达到“其言若出于吾之口,其意若出于吾之心”的境地。情感是教学教程中头等重要的心理因素,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说,应抓住情感,寓情于教,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1、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文章情”表露出来感染学生,教师就要熟练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必须吃透教材。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备课时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应运用已有的语言文字知识,去熟悉、研究课文,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并通过作品语言领会作品内容,通过自己的感情来领悟作家情感的脉搏,引起感情的共鸣,并把这种感情保留下来,作为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由各类文章构成的语文教材是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老师必须把握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依据文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借助朗读,激发学生情感。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而这必须通过语言表述出来。作为语文教师应具备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朗读,成功的表情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输入。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以情发声,以情带语,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内容,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进行朗读,该昂扬时昂扬,当低沉时低沉,让浓郁饱满的情感进入学生的心田。

  4、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也就直接影响到情感教育的实施。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因而要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动脑学习、积极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和才干、陶冶情操的过程。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火花。上课时,我们对学生进行的组织管理,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教师中心”式的管理。我们的组织管理是为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和环境服务的,是为学生自我驾驭、开发潜能服务的。当面对一个问题,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不同的观点时,要鼓励他们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见解,冲破知识“禁区”。一旦发现学生思维中萌发出新知的幼芽,则给予更大的鼓励,激发他们向更广泛、更深层次的知识领域探求的热情。语文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使课堂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情感氛围。

  总之,语文教学是门综合性的艺术,它的知识面广,包罗万象。在教学中,用渊博的知识、用博爱之心,仁爱之情去陶冶学生,理解、尊重、亲近和关心学生;以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感情、和蔼的态度、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的感染、美的陶冶、理的启迪。这样,在新教育形势下语文教学才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也才能得到学生的青睐。

  参考文献:

  [1]韩芳.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131

  [2]马祯.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方法[J].读与写.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