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容易走入的四个误区

【作者】 程远霞

【机构】 新疆石河子总场第一中学

【摘要】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性工作,是一种塑造人的心灵、培养人的感情与性格的活动。因此,要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必须具有班级组织者和领导者的管理素质,要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道德情操、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班主任并不具备上述素质,尤其是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往往走入“误区”。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工作;四个误区
【正文】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联系班级各科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和学生、学校与家庭及社会的桥梁。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性工作,是一种塑造人的心灵、培养人的感情与性格的活动。因此,要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必须具有班级组织者和领导者的管理素质,要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道德情操、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班主任并不具备上述素质,尤其是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往往走入“误区”。

  误区一:处罚多,谈心少。教师处罚学生要做到寓教于罚,重教轻罚。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一定的处罚是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必要手段,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处罚仅仅是一种手段,教育才是真正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有好多班主任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么不管不问,要么轻描淡写地批评一通,若他们有意或无故旷课,在课堂上回答错问题或因做错了事,动辄罚站、罚款,甚至责骂或施以拳棒,将他们逐出校门。这种简单粗暴的“高压政策”和强制手段,结果只能是管住了人,管不住心。

  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无意犯下一些错误应属正常现象,班主任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这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技术。南宋教育家朱熹强调要多用正面引导,少用规范禁防的消极办法,要让学生明理而心悦诚服,更不能单纯靠制定法则规章来约束学生。如果我们的班主任突出正面教育,把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人格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导之于情,晓之于理”,多谈心,少处罚,及时注意发现他们某些方面的闪光点,给他们“闪光”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就能促使他们树立信心,抬起头来走路。

  误区二:挖苦多,宽容少。中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和道德观念都处于动荡的低水平线,其言行认识容易出现错误和过失,且易反复。班主任如能正确运用“宽容”手段,就可以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省并增强其改进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总是不能严格遵守纪律,或迟到早退、或打骂闹事等。为此,有的班主任不分析情况不区别对待,态度粗暴,甚至讽刺挖苦,侮辱学生人格,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其结果只能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既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又伤害了师生感情。如果我们的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挖苦,既重视批评的方式,同时也注意“宽容”的妙用,就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宽容决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理解和尊重,给他们足够的反思时间,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

  误区三:严于对人,宽于对己。班主任的人格对于学生来讲,不啻于无字之书、无声之教。他们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不是知识方面,而是思想品德方面。实际上,有的学生不能“亲其师,信其道”,这主要是由于教育者本身平时不能以身作则,不能为人师表。有的班主任认为严是对学生负责,殊不知要对学生严,教师首先要对自己严。君不见有的班主任对学生迟到一分钟也要“严肃处理”,自己常迟到却不当一回事;学生说话不文明就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自己满嘴脏话却习以为常。还有的班主任甚至沾染上了一些社会不良习气。这样,他还能理直气壮、光明磊落地教育学生吗?肯定不行,且只会使学生思想行为更加不良,素质更加低下,这种班主任就是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始作俑者”。实践证明,在班级事务中,班主任只有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从严要求,才能谈得上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师表的形象。

  误区四:教育法规政策意识淡薄。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有良好的师德和过硬的教学能力,更要熟悉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有关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班级管理水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工作逐渐步入法规轨道。十几年来,国家已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法》是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学校、师生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可在实际工作当中,有的班主任并未拿起这个“武器”,而且辱骂、殴打学生并对学生施以各种体罚手段。这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弃学流浪街头,甚至自杀或违法犯罪,扰乱社会秩序。

  由此可见,作为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必须学习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仅此还不够,还要组织各任课教师学习,经常向学生宣传教育法律常识,使教师做到依法施教,让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依法治教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