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毛笔书法“生活化”教学
【作者】 李 清
【机构】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薛家小学
一、引言
车尔尼雪夫斯基所提出的“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生活”、“艺术的另一作用是说明生活”和“艺术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无不说明脱离了生活的艺术是苍白无力的。小学生的毛笔书法创作也不例外,纯粹的课堂教学不可能让学生产生好作品,而应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从生活中吸取养分,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书法创作水平。
二、现象
在我们这个年代,毛笔书法与生活越来越远,小学生书法创作存在如下问题,令人担忧。
现象一:传统的书法创作教学重视技法的训练,创作前要把内容反复地写上好几十遍,每个字都要过关,学会了所有的字以后才去创作,这样小学生的创作激情在反复的练习当中已悄然被抹杀。
现象二:当今,各级的书法比频繁。创作就是去比赛,这也是许多书法老师的想法。小学生的创作是由书法老师根据比赛规定的内容来量身定做的,创作作品的目的无形当中被限定为只能为比赛服务。
现象三:有许多小学生书法作品,都是依样画葫芦得来的,老师先把原稿写好,然后叫学生照样子写下来,这样机械地创作作品,抹杀了学生的情感。
三、对策
问题的存在是我们探索研究的前提。那么如何解决种种问题,笔者通过多年书法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书法创作形式中,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注入自己的情感,尽情地享受创作的乐趣。
(一)册页——“我们的作业本”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小学生对书法作业兴趣不高,质量提高缓慢。在一张画有米字格的普通毛边纸上,让学生临写字帖,其临写态度不会很认真。而且,现在的毛边纸都不是手工做的,质量都不好,写好以后保存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时间长了,或破损,或丢失,学生一两年学习下来也没有能比对是否提高的资料。
根据以上情况,我建议我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写一、二本册页,这样保存起来容易多了,也方便前后比较。从中我还发现有的学生会把自己的册页装饰的很漂亮,视为珍宝。有的则是家长帮忙者打扮、珍藏。比起别的作业本享受格外好的待遇。
学生写的册页亦是平时书法学习生活的写照,他们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一本册页里,虽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终归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或多或少的融入了情感,倍感珍惜。
(二)对联——“喜迎春节”
每年春节前几个月,我都会组织学生一起创作对联作品。红色的宣纸,黑色的墨汁,整个教室都充满着春节的气息。老师不必费尽心思激发学生,他们看到这火红的色彩都会跃跃欲试,想写出最好的对联贴到自家的门上。在学生尽情地书写时,老师也无需太多的指导,反而有的指导也变成了打扰。
春节前,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大街上书写对联,并且把对联赠送给过路的行人。刚开始,新手们一到这样一个全开放的环境之下,可能手足无措。确实有人看着你写字和无人看着是完全不一样的。几幅对联写下来后,差不多都能适应,待到来年,就都是“老手”了。另外,行人不会说孩子的字写得不好,都会说孩子写得好。学生在这些褒扬声中更有信心,从而更会表现自己,更容易适应环境。“生活”就这样让他们做了一回真正的小书法家。这样的良性循环,着实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挂轴——“墙壁上的装饰”
有了一定的书写能力之后,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都要写写挂轴作品,去装饰自己家的墙壁。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条幅、中堂、斗方、条屏,让学生自由选择其喜欢的形式,一旦决定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内容,那么每一次的练习都要以此为中心来开展。
低年级学生建议书写小中堂、斗方等字数稍微少、字形较大的形式。甚至可以写一个字,如:“正”、“龙”、“强”等。在特大的字形中,学生的运笔错误会显露无遗,从而纠正其不足之处,基本笔画也得到复习巩固。中年级学生建议书写大中堂、小条幅,字数会有所增加,字在15厘米见方大小,可以写4-10个字不等,如:成语“群贤毕至”、“温故而知新”、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等。这些作品字形较大,要注意运笔技巧外,中年级学生还需在创作中考虑到字与字的关系,整体作品的章法以及学习落长款的方法。高年级学生的作品字数会大量增加,字形大小在7厘米左右,可以选择条幅、大中堂,甚至还可以是条屏,内容可以是一首古诗,或者是一篇古文。
不管是哪个年级段,其创作的目的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其创作目的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的。
(四)扇面——“文人墨客之宝”
扇面,是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形式,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每一行书写时,字的中心改变,都是考验学生基本功最好的机会。这里我介绍一下折扇的基本写法,折扇扇面常见的形式有三种:1.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这种格式以每行写两字为宜,从右至左,依次安排。落款写在正文的左侧。款宜长些,款字写一行至数行不等,印章宜小于正文。2.写少数字,利用扇面的宽度由右向左,,横排书写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写数行小字,与正文相映成趣。3.上端依次书写,下端隔行书写,形成长短错落的格局。这样则可避免上端疏朗,而下端拥挤的情形,达到通篇的和谐。这种格式,先写长行,以五字左右为宜,短行以一、二字为宜。落款要精彩,一般写在正文后面,一行或数行均可。即章宜小于落款的字。
夏天一到,我会组织学生一起写扇子,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做一做高雅的古代文人墨客,迈着稳健的步子,手上拿着亲手写的自己徐徐扇动的扇子,这种境界让学生在艺术中陶冶、成长。
四、总结
总之,我们的书法创作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而独立生存,学生们不必一直在玄虚、深奥的技法上来回折腾,而应把高雅的书法艺术放到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将书法教育“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