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思想政治课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 王利民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第二中学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野蛮轰炸,举国震惊、万众怒吼。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落后就要挨打。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振兴中华永远是时代的主旋律。
一、理解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
1.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现。列宁认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人类文明时代若以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祖国是孕育着锦绣山川、灿烂文化,悠久历史的母体,是哺育各民族茁壮成长的伟大母亲,是以祖国和民族为本位的人生价值取向。
2.爱国主义是祖国和民族意识的灵魂。爱国主义是重要的政治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它体现国家的利益,代表民族的意志,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巨大的吸引力与震憾力,能够把全民族的潜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爱国主义是立国之本,建国之魂。
3.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首先,它是维系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多次起伏跌宕,既有过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也有过诸候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但要求国家“大一统”的思想始终占主导地位。这固然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但爱国主义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其次,爱国主义是激励人们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既是做人的准则,又是前进的动力,忧国忧民,“位卑未敢忘民忧国”的千古垂训,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生选择。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推动历史前进的政治事件,任何一个推动历史前进的杰出人物,无一例外不是爱国主义者。
第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刻苦耐劳、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刚毅的品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古代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近代的“救亡图存”,直到当代的“振兴中华”,奋斗不息的精神绵延不断,一脉相承。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并未使中华沉沦,民族分裂,反而激励着中国人民改造河山,奋发图强。我们理应弘扬。
二、认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为培养跨世纪高素质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改革开放增进了人民群众振兴中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改革开放,中国人民更清楚地认识了世界,也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自己,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普遍增强了,抓住机遇、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的紧迫感和责任空前高涨。
2.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激励人民群众满怀信心地奔向美好未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展示了实现小康并进一步赶上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切实可行的光辉前景。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许多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日益暴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冷竣地分析和思考。
1.改革开放使一些人产生了思想困惑,甚至成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俘虏。
2.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冲击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追求个人奋斗和物质享受,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滋长蔓延。
3.有些人对我国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心存疑虑。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要肩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从中小学生抓起,全面了解祖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
思想政治课应紧紧地把握爱国主义的主题,把爱国主义思想融化在课堂教学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斗争史。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爱国主义思想已成为民族理念,经受得起严峻的考验。
爱国主义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正如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所指出的:“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社会主义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升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我们进行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必须与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意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牢牢把握这一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得到升华,赋予爱国主义教育更深刻的内涵。
四、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
(一)要通过近、现代史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史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中国人民百多年来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仆后继,浴血奋斗的伟大精神,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光辉业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首要内容。
(二)要通过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的成就的宣传教育,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大力宣传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大好形势,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是中国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把爱国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把人生理想与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结合起来。
(三)要通过“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成功实践的宣传,使人们深刻领会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时代内涵。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成功实践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受到梅内外炎黄子孙的广泛拥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依靠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它是把一切有利于建设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这样,我们的祖国就会更快地走向富强、民主和文明。
(四)要把全民族强烈的爱国热情化为艰苦奋斗、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的狂轰滥炸以及对我驻南使馆野蛮暴行,香港、澳门回归的事实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一切都无从谈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把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亿万中华儿女的意志和行动,把全民族的爱国热忱转化成艰苦奋斗、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才能形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使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
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江泽民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对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来说,首先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当前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按计划、分步骤、有侧重地进行国情、历史和优秀传统教育,民主与法制和国防与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教育等等。要从学校和青少年身心成长实际出发,增加载体,发掘资源,强化中宜部推出的百部影片、百种图书、百处基地和“五个一工程”作品的教育效果。学校各部门从改进思想方法、调整工作思路人手,扬长补短,务求言教与身教的统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学校是青少年最集中的地方,理当成为对青少年、对全体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排头兵、示范区和辐射源。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不断强化,责任在于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下苦功夫了解和理解学生,弄清他们的认知水平、思想脉膊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努力选准切人点,有的放矢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其他任课教师也要充分挖掘、渗透爱国主义内容,把课堂变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圣洁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