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之我见
【作者】 谢丽萍
【机构】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坝中学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研究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进行学习,对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但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将利用情境、激励评价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能问、敢问、善问”,以此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发问能力。【关键词】探究学习;存在问题;策略
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精心启发和诱导下,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潜心研究,最终达到学生自由质疑、合力释疑、充分表达的效果。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呢?以下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加强自主意识
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重在探求事物的过程,而不是只关注结果,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培养个性。强调自主学习,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必备发展的条件。例如《离骚》一文的教学,在谈到屈原之死时,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设想一下屈原如果不选择投汨罗江可能出现的结果。学生可能会设想出许多结尾,如“择良木而栖”“识时务投靠强秦”“弃昏君而隐居”等,然后让学生对上述结果一一讨论,学生自然会深刻地领悟,屈原的命运是由他的忠君爱国思想所决定的。这样的结局是必然的,这样的结局使屈原伟岸高大的人格形象更加突出。经过学生的探究,他们不仅对屈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加深了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在这一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做到了自觉、自为、自醒、自悟,这正是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对于文本中的许多艺术形象,在教学过程中都可以运用探究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看法趋于全面、深刻,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
二、恰当整合课程资源,拓宽认识视野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所以,探究式学习还应该注重从文本中寻找研究课题,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挖掘有意义的课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还可以把其他教学资源整合到教学过程中,拓宽学生视野。如比较法的运用,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在讲《陈奂生上城》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比较这篇课文与《项链》中运用的心理描写方法的异同,学生明白了中西方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西方小说长于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中国小说则多借助于人物的行动、肖像及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对陈奂生这个人物的分析,指导学生阅读《阿Q正传》,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分析陈奂生与阿Q的相似点。突破文本实际上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要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审视不同文本的内涵,使他们的认识达到融通。
三、鼓励学生提问,多向交流,巩固探究式学习成果
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单纯由教师提问,学生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反被掩盖,容易导致教与学的脱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鼓励学生提问,让所有学生都有问和答的机会。允许学生在不打乱课堂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随时提问,或与教师适度辩论,甚至可围绕某一疑难问题进行短暂有序的课堂讨论,然后让学生代表作结论,这才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的发问,有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但往往是思维的火花。是认真读书勤于思考的结果,应以诚恳的态度、民主的作风,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师生一道探讨解决,不能解决的暂且存疑。所以,课堂上一般可留五至十几分钟让学生提问,自读课学习时,更可让学生有秩序地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我通常在教学中,留几分钟让同学们自由提问,这些问题宛如一簇簇智慧的火花,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讨论,收到了很好的探究式学习效果。
四、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道德教育与探究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上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质是学生必备的全面素质之一,语文修养对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把素质教育很好地贯穿于语文课教学中就愈发显得重要。辩论会、课外活动、创新的课堂形式都是很好的尝试。语文的课堂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树立高尚情操的重要渠道。在讲课时,不可避免地要介绍这些课程的相关背景,介绍相关的历史,使同学们在悲壮雄伟的语文学习中接受爱国、爱家的教育,从而逐步建立起正确的爱国观、道德观。语文教材中有的篇章着重对学生进行社会常识和国情教育,我们就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一般过程,懂得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崇高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成才。在语文学科上的探究式学习能够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反过来,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也能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要学习的语文课内容,完成探究式学习的任务。
总之,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造有效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加强师生交流合作,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在探讨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从而培养了他们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让语文课堂充满新的活力。教师要倾听学生声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让探究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探究中获得语言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裕源等.新课标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实例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刘墨等,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北京,开明出版杜,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