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 谢小会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塘中学
【摘要】笔者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本教育理念,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以来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学,吻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化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或倾向。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不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而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学,其最根本的特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改变原有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走出要我学的困境,自觉养成我要学的习惯。自主学习也是以目标为依据,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自主学习能力则又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获取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比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函数等知识后,测量旗杆的高度。问题这样设计:怎样测量旗杆的高度?试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很高,想到了许多老师不曾想到的问题:如旗杆高度可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天气好可利用影子长与旗杆高度的关系计算。部分影子被房屋挡住怎么办?没太阳光旗杆顶部或底部又不能直接到达咋办……教师在这设疑,可以引发学生有自主探索问题的兴趣。
学生通过亲自参加探究性实践,在“考察”、“做”、“思考”中体验、经历、感受,形成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的、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水平,克服了众多的实际困难,按照自己的思考设计方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上严格遵守“三讲三不讲”原则
所谓“三讲”原则,就是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容易混淆之处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三不讲”原则,就是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组织讨论来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他们练习。
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
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同时,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当发现他们某一闪光点或解决某一问题时,教师应适时鼓励和表扬。每单元考试后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作评价,如是否有进步,主要在哪些方面出错了,有错之处要求“错一做三”对于不及格的同学可以进行补考。
学生课外预习的练习可分层布置:学习困难生及中等生布置做A组作业,优等生做A组及B组选做题。书本上较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直接解答在书本上,需书写过程的练习题做在练习本上,若遇到不会做的抄在练习本上,留出相应的写作位置,等到教师讲解后再补上。
鼓励学生课后预习时提出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好的提问可由小组长把原题记在数学科代表的本子上,可适当加入学期平均成绩。
课后自主学习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数学资料、史料,拓宽知识视野,节假日鼓励较近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中等生一起到优等生家中合作学习、互补学习,及时解答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教室黑板可设立一块数学园地,每天小组长轮流更新一道习题,习题允许出自课本但不得重复。
每一单元接近结束时,要求每个同学利用课后出一张考试卷,教师可筛选优秀的卷子经过适当加工后作为单元考试。
课后鼓励学生做教具。如学习几何三 角形全等定理“SAS”,就可让学生自己用硬纸片做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对应角不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结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上课时让学生带进课堂来分析三角形不全等的原因。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时,布置学生自己用硬纸皮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把等腰三角形对折,体会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上的平分线互相重合,使学生在学做教具的同时在自主学习数学。课后可指导学生写小论文,如《我是这样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中如何发挥主动性》等,进行探究性学习。
总之,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得更新观念。每一个教师最担心的就是学生学不会、学不深,解决这个矛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教师充分备课,精心编制“自主学习指导”提纲,必须尊重、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多为学生着想,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逐步踏上自主学习的正确途径。
参考文献:
[1]梅凤;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周界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考试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