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发现别样美丽 培养创造能力——关注孩子的“胡乱涂鸦”

【作者】 卢林燕

【机构】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江南中心小学

【摘要】小孩开始画画的时候,许多家长觉得他们画的东西什么都“不像”、“乱七八糟”、“一塌糊涂”。于是他们上书店为孩子买回填色书,这类印有动物,风景的轮廓线,,孩子们在线内填上颜色的填色书,在市场上很常见,买回后让小孩规规矩矩地涂色,看到有点像样了,爸爸妈妈们才感觉到欣慰。其实这么小的孩子,画画得像不像,是不是整洁干净并不十分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儿童在绘画过程中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观察和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并在表达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儿童绘画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于成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的画面效果,虽然在成人看起来可能是“胡乱涂鸦”的,但这恰恰是孩子们独特性,想象力的体现,这正是儿童创造力萌发的过程。
【关键词】创造能力;胡乱涂鸦
【正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绘画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绘画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绘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容易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一、用欣赏的眼光,引导再次创作

  一次上课时,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点和线画一幅画。有一个坐最前面的男孩在自己的图画本上画了许多乱七八糟密密麻麻的点点(见左图),我看不明白,就轻声问他:“你这画的是什么呀?”他解释说:“老师,我画的是草地。”我鼓励他:“你的画纸上面还有很多空白的地方,能画一些别的什么吗?”他高兴地回到座位上去画,不一会儿又拿来给我看,我一看傻眼了:他在先画的点的上方又画了许多点点,只是画得小一些,稀疏一些。还不等我开口,他就向我解释说:“老师,我画的点点下面是草地,上面是雨点。”经他这么一说,我仔细欣赏,还真是各有各的不同呢!下面的点长一些,横竖各异,上面的点大小都差不多,而且都是朝下面点的。我把他画的画拿给全班同学看,并引导大家欣赏,他们的思维一下扩展开来。有的说:“老师,我给大树画上眼睛、嘴巴和手脚,这样它们就能看东西、说话、走路,到处玩了!”有的说:“老师,我用弯弯的线画水,直直的线画路!”……画完后我让孩子们将自己的画贴在走廊的墙壁上,好让大家共同欣赏。下课了,孩子们都围在墙边,相互指认着自己的作品,感觉意犹未尽。放学时,接送孩子的家长们来了,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拉到自己的画作前观看,骄傲之情溢于言表。想想我如果在刚刚看到那样乱七八糟的画时,就直接用我们成人的眼光武断地批评的话,怎会有如此出人意料的效果呢!我们也常说美术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带绘画兴趣小组时,我出了这样一题:《树干也能变漂亮》,同学们一看题目就乐了,树干有什么好画的,只要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画几道线不就得了吗?确实,很多小朋友就是这么画树干的。如图:可是,树干都是这样的吗?由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再而出示各种树干的图片,让学生仔细地看一看,从而发现,除了单个的树干外,还有几株树干合在一起的树干呢。通过观察,简单的树干变漂亮了。树干的表面都有一层树皮,它们是树的衣服,画树干的关键当然是要画好树皮,树皮是什么颜色呢?树皮一定就是棕色吗?再一次提起学生胃口,他们自然而然的开始仔细观察起树皮的颜色来。树皮的颜色找出来了后,再看看,在树干的上面还有什么?这些小圈圈或小道道不管是大是小,都会组成各种形状,在画它们的时候,可以联想一下,它们像什么形状呢?一步步,不失时机诱发,使学生对树干起了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就有东西可画,有东西可联想,从而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二、营造宽松氛围,尽情“胡乱涂鸦”

  人们总是喜欢寻找孩子们表现在画中的奇思妙想。那些与众不同的色彩、线条与形象,和谐而富于个性,常令成人们赞叹不已。孩子们尤其喜欢画色彩,当五颜色六色的颜料通过他们的小手自由地挥洒在纸上时,他们常常快乐得手舞足蹈。我们教师应尽量为孩子们创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启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有充分施展个性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尽情的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最美最好的画。

  一次课上,以手为原型画出各种图案,学生都兴致勃勃地画起来。我在前面用彩碟布置了红、黄、绿、紫等几种颜料,并没有进行特别地说明,只是告诉学生如有需要可到前面取来用。此时,教室沉浸在一片喜悦自由的气氛中。学生们有很多的奇思妙想,有的以“手”为原型画出了两只争斗的面红耳赤的大公鸡,它们的大尾巴可真漂亮,红黄绿条条相间,五彩缤纷。还有的学生画出了一只只象征和平的白鸽,白鸽那洁白的羽毛就像学生那纯洁的心灵,那么美好。这时,班里的捣蛋鬼悄悄地来到颜料前,挽起他的小袖子,伸开小小的手,把他的左手上涂满了大红色,又伸出了右手的中指沾满了绿色。我知道这次他又要胡乱涂鸦了,于是,我走在后面跟他回到了座位,只见他把左手往纸上一印,有了一个红红的小手印。我迷惑了,不知他下一步要干什么。只见他又把右手的中指往红手印下一按,我恍然大悟,哇,好漂亮的一朵花呀!那红的花,绿的叶真是好看。面对这样的“胡乱涂鸦”,我的心里泛起了一阵阵的漪涟,多么聪明的学生,多么美好的画面!我被深深地感动着。同时,我的心里也涌出了一种感觉――渐愧。当时我准备颜料只是想让学生做画面的点缀用,并没有想到可以用这种方法“画”出如此富有想象力的画面。幸亏我没有制止他,要不,一位“天才创作家”要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在去年4月份的市级公开课中,我让学生画《我的向日葵》,一开始,我并没有向学生讲解向日葵的形状、颜色等等,而是试着用平等的语言和他们探讨一下画向日葵方面的问题:画向日葵有意思吗?为什么?你愿意用什么样的纸和笔来画向日葵呢?听听这段音乐好不好?这音乐的节奏像不像一些小圆圈?想不想带老师去参观一下你的向日葵?这时,我再鼓励他们将所想的向日葵画下来。由于没有了我给他们的框框,他们的个性便在作品中表现了出来,很有意思:有的向日葵是一如群可爱的小胖子,太阳一出来,它们就大声地唱歌,脸儿涨得红红的,好快乐;有的向日葵像在做早操,一二三,伸伸腿,四五六弯弯腰,连花瓶都想跟着它们做运动啦;有的向日葵很害羞,躲在静静的角落里说悄悄话……

  再如:我给学生们出这了这样一题《和美丽的动物结一次婚》。首先,课题奇特,给孩子以广阔的奇思妙想的空间,再次,我让孩子们想象一下,人和动物结婚生下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呢?由于谁也没见过人和动物生的孩子,所以学生兴趣特浓,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他们七嘴八舌说着各自的想象:孩子可能会像美人鱼一样美丽,而且能在海底生活;或者像孙悟空一样神通广大;还可能像鸟儿一样能在空中飞翔……有了这样宽松的课堂氛围,我说:“好玩吧!那么你们就来试试把这些孩子画下来,首先要有与众不同的想象,然后再细致地描绘。” 嘿!后来他们画出来的画还真不错,“趣”味十足。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就要为他们们创设宽松开放的环境。对于孩子们的涂鸦,我们不必拘泥于表面的“像”与“不像”,而是要积极鼓励他们去自由地想象,大胆地表现,让他们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中得到创造的快乐。

  三、用心创设,涂鸦者展示的舞台

  很多学生在完成作品后想把它展示给大家看,获得大家的认可。然而实际上,学生辛辛苦苦创作的作品,有时候只得到了教师一个人欣赏,简单评一个等级就了事了,这样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自信心。“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分享交流美术作业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作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进行情感和思想的交流。

  展示每一个学生的作品,不仅可以激励他们,也给了他们一个分享和学习的平台。当然,如果每次只展示好的作品,就会把展示机会集中在部分学生身上。这不仅让其他学生失去了参与的机会,也让那些总被展示的学生失去了参照,失去了新鲜感和激励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把橄榄枝伸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并及时获得反馈,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真正做到展作品,育自信的目的。

  展示区域可以设置长期的,也要设置临时的。临时的展示区域用来展示每一次的美术作品,而那些评出来的优秀作品,如特别有创意的,颜色搭配得特别好的,或者涂色出色的,则被展示在长期的展示区域里,这样学生们的兴趣就会十分高昂,学习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非常期盼自己的作品能贴到长期展示区内。有了竞争,就不愁产生不了好的作品。

  我在美术教室的左右两面墙上分别挂有花园和果园,配上一些小夹子,是临时展示区的好地方。每节课园子里上都挂满了我们的收获,平时空着的时候允许大家信手涂鸦,这样,既有创作,又有快乐。后面的墙壁是长期展示区,我用礼品带、海绵纸进行了简单的装饰,一些特别好的作品就在这里长期展示。当然,这不是永久展示区。出现更优秀的作品时,它们就会被取而代之。在教室的最前面还有一个经过特殊布置的展示台,栅栏、小房子、花园、池塘……学生的立体作品放在其中,就更加吸引人了。随着创作内容的变化,我也会随时变换里面的布置,力争每一次展示都尽善尽美。

  新课程重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在展示学生作品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展出“自信与风采”,引导学生展出“个性与智慧”,还要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在提问、质疑、讨论的快乐情境中,达到对学习任务的整体把握。从而奇迹般地达到思维碰撞、提升智慧的理想效果。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而对小学生来说,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就意味着作品被同伴、老师认可,从而产生成就感,身心愉悦,树立自信心,积极地投入到下一次的创作活动中去。所以教师不要吝啬那小小的一面墙壁,校长也不要吝啬校园的文化长廊,因为这对学生来说是展示自我、培养创造能力的大舞台。

  爱因斯坦、爱迪生在孩提时代就常常想些、做些成年人看来“没有道理”的事情,遭到老师的非议,可是实践证明,这对他们长大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是大有益处的。善待孩子涂鸦中的创新意识,也许他们辉煌的人生,就是从这些“不可思议”的涂鸦起步的。

  参考文献: 

  [1]王建军.《美术教学与审美创造力的开发》.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2]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3]余琳玲.《美术教育的评价》.  [C].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4]《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