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立足“探究”与“师”俱进

【作者】 周 霞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工业区口镇中学



【正文】

      为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制订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初步方案,尝试着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达到对学生多种心理技能和学习综合性智能的发展。

  一、从兴趣出发,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思维。

  1、走出课本,走向生活。

  在生物教学中,单纯的理论介绍或照本宣科都是使学生学习乏味的原因之一。只有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知识“活”起来,才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我通过介绍当地生态环境状况,从而引导学生探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使学生准确把握生态平衡这一抽象概念的实质。

  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不仅巩固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动动手、动动脑”中寻找学习的兴趣。

  生物实验课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增加了他们亲自观察的机会,每当学生在显微镜下看到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时;在试管中看到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变话时……他们都会激动不已。

  二、创设情景,营造探究氛围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能解决问题的学生不是最聪明的学生,能发现问提的学省才时最聪明的学生”。学生的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更要会问。

  2、有人说:“只要有激情,一切都会有可能”,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挖掘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谚语和诗句来引导学生学习,创设宽松的情景,活跃课堂气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生物与无机环境时,引用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明温度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又引用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间桃花始盛开”说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温度的影响。

  三、在讨论中,使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升华

  1、在资料搜集中,寻找探究的快乐。

  课堂教学中常常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但又不属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使知识紧凑,可指导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成为本节课的延续和深化。

  2、在争辩中,寻找探究的快乐。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的知识,教材的处理,教学手段等是外部因素,内外因因素要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课堂讨论式的教学是使教与学能正确结合的桥梁。

  3、在知识梳理过程中,寻找探究的快乐。

  指导学生整理、小结,归纳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研究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进行评价和整理,从而使知识达到高层的迁移。

  新世纪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现代的学生就是未来的弄潮儿,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学过程就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放手,让他们搏击在知识的海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