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突出过程性的课堂教学微探

【作者】 杨 丽

【机构】 贵州省铜仁市逸夫小学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从“突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指导”;“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三个方面对标题进行微探。
【关键词】小学数学;突出过程;课堂教学
【正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和原则,并不断探索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会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仍是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其实情感和能力方面的教学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数学课堂中突出这一过程呢?

  一、突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但要注重的是学习结果,通常的形式表现为考试,尤其是升学考试的分数。研究性学习评价也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即对研究成果的报告、论文、作品、制作等也进行评审,但是,评价学生研究成果的价值取向重点是学生的参与研究过程。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整理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判断等。因此,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做到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演一演、做一做,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例如教学圆“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笔者事先准备好等底等高的透明的空心圆锥形杯和圆柱形杯各一个,让学生用圆锥形杯装满有颜色的水倒入圆柱体杯内,三次正好装满,并再让学生将圆柱体杯装满水,分三次将圆柱体内的水倒入圆锥体杯内,让学生观察到正好可以装满3个圆锥体杯,这样反复操作演示,从而得出:圆锥体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和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体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形体积的三倍,即为V=1/3SH。这样,让学生脑并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应是充满着客观、实践、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因素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有效的学习来自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注重学生发展的学习应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交流。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由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向学习的内部动机(即学习的内驱力)。而要想实现这一转变,除了让学生经历挫折、获得成功的体验外,更多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本身的感受,领悟和欣赏等体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去探索知识和体验,能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对客观事实尊重的理性认识和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态度。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经历“做知识的过程,并从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同时,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的知识空间,使他们能真正从事思维活动,并表达自己的理解;提供给学生必要的时间来反思,以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应提倡自学,使学生经历一个从“非正规化”到“正规化”的知识学习过程,使其有机会运用自己的经验来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学习。

  二、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指导

  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知识相比,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思维方法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够使人“受益终身”。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光明之路”。事实上,数学思想方法不但对学生学习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将为从事科学研究和参加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满足于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要使用学生掌握数学最本质的东西,用数学思想方法统率具体的知识问题的解决,由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笔出示例题:“小红家有公鸡5只,母鸡比公鸡多3只,母鸡有几只?”并不急于讲解这道题的算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并要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们进行让学生交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公鸡有5只,我就摆上5根小棒,母鸡的只数就是这样摆的:先摆5根小棒,这样母鸡和公鸡就是同样多少,我就再摆3根,这样母鸡就比公鸡多3只了,我数了数,母鸡一共有8只。很多同学频频点头,表明大部分同学用这种方法解决的。

  生2:我是这样想的,母鸡比公鸡多3只,就是母鸡多

  公鸡少,要我们算母鸡有多少只,我就用加法来算,5+3=8,母鸡有8只。

  生3:我用画图的方法计算,我先画一条线段表示5

  公鸡,然后再画一条表示母鸡,因为母鸡比公鸡多,所以我画得公鸡这段长,我用加法计算,5+3=8,母鸡有8只。

  上述学生的交流虽然没有把母鸡的只数分成两部分,但他们的方法和交流过程是那么的精彩。学习和交流过程对学生来说,知识似乎成了成功的副产品,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主动参与和探索中,开始形式一种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学习需求。在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中,思维产生了碰撞,创新的火花得以迸发。

  三、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人需要关怀需要爱,人需要得到人的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也一样。小学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如在提问、练习中,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学以所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把给予学习者取得成功的欢乐看作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要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以自己良好的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言传身教,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