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时期综合探究所要求的学习观
【作者】 陈启红
【机构】 贵州省瓮安县第二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学习能力。重视学生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综合探究能力,创新实践思维能力,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探究活动;探究能力
思想政治课本身就是一门德育课,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讲究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通过探究实践活动不仅巩固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环节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重视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着力点。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展综合探究的有效性,学会做到有的放矢。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要求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恰当的情景设计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开展综合探究的有效性,应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不要为学生总揽一切,总认为学生什么都不会,这种做法恰好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应学会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开展综合探究的有效性,还应注意关照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必修2《政治生活》“政府的威信从何而来”这一综合探究的内容时,
我就根据课本P49例二中的材料设计一个小品《新政府成立前和新政府成立后政府的威信有何不同》,让学生自排自演。这一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沉浸于探索知识的美好境界中,不断将学生求知情绪推向高潮,并在潜移默化中使知识转化为智能。特别是那些平日自卑无语或调皮捣蛋的后进生,一下就有了用武之地,这不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增强了学习的自信,乃至人生的自信。
第三、开展综合探究的有效性,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展综合探究的有效性,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例如,在学习《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内容时,我采用“活动——探究——发展”教学模式,先由学生分组调查当地经济增长、资源消耗和生态变化,再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和小组间交流、探究,最后,每个小组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提出自己的感悟和观点。这种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发现,在探索中得到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探究活动的要求
第一、开展探究活动应体现教育性。
探究活动的教育性是由政治学科的特点和任务所决定的。政治学科综合探究的选题必须突出思想教育性。同时,综合探究要求选题的生活化、大众化、探究活动的可行性。
综合探究活动必须注意选题要符合本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我校高一年级的几位同学组成研究小组,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自主选择了《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我在村委会或我在居委会》为题亲自深入农村或社区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有序”与“无序”的代价与后果,并加深对基层民主自治的理解。同时写出如果自己就是农村或社区的一员,自己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第二、开展探究活动应体现时代性。
积极关注国内外时事热点,增强学生自主认知社会的能力。关注社会、关注时代,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发动学生自主选题。
2014年两会召开前夕,学生对全国人大代表们将要提出的议案比较关注,本人引导学生假设你是全国人大代表,请以你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作为选题拟写一份简要的提案。同学们提交的“议案”与两会代表们关注的问题比较接近。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思考、探究、处理、加工信息资料的能力等,使其探究学习真正体现时代性。
综合探究应是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关注重大的社会热点,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敏锐感。
三、提高学生综合探究学习能力的探索
第一、综合探究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选题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相互合作和交流的互动过程。
例如:在讲到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内容时,我就在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和行政系统外部监督那个环节设计了一个辩论:观点一: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形同虚设,观点二:行政系统外部监督隔靴搔痒。在整个过程中,组织学生形成两方进行辩论,我在中间就起一个桥梁作用,师生共同完成这样一个课题,最后双方持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后,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不管是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和行政系统外部监督,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所以,对于权力的行驶,需要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此处的设计既深化了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真正的体现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作用。
第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扩展探究学习的领域。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教育只有回归生活,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才能更好地学会生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新年寒假作业中,快过年了,家长或长辈们都要个孩子们发压岁钱,以此为素材我和学生们共同确立了“我的新年假期个人理财报告”的综合探究活动,学生把理财报告分成理财计划、执行过程和实施结果三个步骤,对假期理财情况作出详细的记录和分析。我通过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假期个人理财报告,发现学生在处置压岁钱时大多采取了银行储蓄行为,学生为自己到银行存下人生第一笔财富感到骄傲;小部分同学利用假期勤工俭学,为得到了第一笔劳动报酬而兴奋不已;还有同学谈到用压岁钱给父母买新年礼物,让人感到一股浓浓的亲情,让学生感受到“百事孝为先”的优良传统。通过这次综合探究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技能,而且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懂得如何理财。
第三、注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培育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综合探究活动中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提出问题、表明态度立场、表达真实感情等。在一次活动中我在课堂上创设一个特殊的“情境”:“假如我买彩票中了500万元……”。活动中让学生们积极讨论、交流资金支出计划,同学之间相互启发从而树立健康的金钱观。活动中我感觉欣慰的是不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闪耀出的思想火花。经过调查发现“捐赠公益事业”、“孝敬父母”、“存款储蓄”成为了学生面对这“500万元”的最主要三大支出,九成学生选择了用一部分钱来做“社会公益事业”,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就会很自然的形成“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的金钱观。
总之,政治课综合探究教学体现了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教育为先”的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理念,能够有效地把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与发展学生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现象、事件及问题进行主动、积极、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综合探究能力,创新实践思维能力,对于教师而言,也学会也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真正认识到今天的教育直接关乎国家的未来,所以,综合探究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课堂,也是教师学习的课堂,真正体现学生与教师之间和谐的教学氛围,老师与学生之间不仅是简单的师生关系,更是生活中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启示我们的老师,应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观点,辩证的看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重视学生的课堂探究活动 提高综合探究学习能力教育理论》论文, 资料来源:河北河北博才网
[2]《开展新课程“综合探究”活动的几点看法》 资料来源:福建省上杭一中 发表日期:2006年12月8日 作者:陈炳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