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乐趣
【作者】 田学伟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城关民族九年一贯制学校
在印象中,数学课就是记住概念、公式、定理,模仿例题和老师讲过的各种题型做题、运算,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失去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应以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认真思考一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下是本人的几种做法。
一、师生互动平等化,在交流合作中享受乐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教师是中心,学生装由教师来“指挥”。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
例如,掷硬币事件的概率,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励学生思考:硬币正面向上和正面向下的可能性相同。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使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在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时,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认识,交流彼此情感、观念,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做到一同学习,一同成长。。
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参与者,合作者,教师不仅是学生的主持人同时又是学生的忠实听众,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认识到自我价值,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二、数学知识问题化,在探索问题中享受乐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其中所隐含的问题,忽略知识形成的过程,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新课程提出,教学学习的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例如:在“探索全等三角形条件”的教案设计中,设计了一个问题引入:学校在进行校园绿化时,根据图纸要求在荷花池的旁边应有两个全等三角形草坪,施工单位已完工,校方想检验这两个草坪是否全等,请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比用“全等三角形定义”更筒捷的方法来验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就使老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内部矛盾、冲突而学生凭现有的知识暂时又无法解决,于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参与讨论探究,让每个学生都独立思考,在纸上画一画,算一算,动手做一做,再由学生分组讨论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思考结果,形成一种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教学情景,在师生共同探索中建立教学模型得到问题解决。这样就在知识教学中注意展示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付出一定的智力代价,在认知活动中探索未知,体验情景,从而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提高自己,让学生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在联系实际中享受乐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追求抽象的教学概念和理论,而让学生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力求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而注重教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社会实际的联系。
如我在教《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为了联系生活实际,我采用学生经常玩过的“锤子”“剪刀”“布”的游戏规则来代替课本例子提出问题。问题一提出,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因为这样的问题情境他们太熟悉了,都感到亲切而有趣,纷纷动笔做起来,有的同学用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求出了结果,有的同学则列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
因此,把生活中的素材引进课堂,让数学课堂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吸引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设计情景化,在数学活动中享受乐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是以一种“权威”的姿态,向学生“讲述”数学,而学生只有“遵从,模仿,记忆”的权利,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窨,让他们去探索,发现,推理,论证。
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避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时,数据本来就让人觉得枯燥无味,教学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生活中,有些数据是精确的,有些数据是近似的,这样直接点题,学生会觉得乏味,会被动接受知识。我是这样设计情景的:先出示一道抢答题,猜谜语“爷爷百米赛跑”打一数学家的名字。我发现全班学生对这一有趣的谜语都感兴趣,纷纷举手争着发言,在肯定学生答案后,我再问,那么祖冲之为我国作出什么重大贡献呢?学生齐声回答:最早发现圆周率。接着我又让学生比赛,看谁背出的圆周率数位最多。短暂的比赛结束后,我再出示一个半径为5的圆,提出问题:要知道该圆的大小,是否要取∏的准确数呢?学生马上回答,不需要,应取3.14。我接下来说3.14是∏的近似值,生活中有些数据是因为条件所限无法精确得到,有些数据是因为实际问题无需那么精确。这样很自然地导入课题。
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力求教学设计情景化,为学生创造一个“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的空间,让我们在实践和交流中,享受到乐趣。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性地用教材,力求将数学知识实际化,通过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将知识与方法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享受到乐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充满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