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作者】 杨婷婷
【机构】 贵州省贞丰县贞丰中学
【摘要】新课程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应把思维的时空交给学生,强调学生在自主的建构中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然后再运用知识去自主解决问题。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要做到“吃透”教材和全面研究学生,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关键词】化学教学;发展;高中学生;思维能力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而新课程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应把思维的时空交给学生,强调学生在自主的建构中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然后再运用知识去自主解决问题。即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训练思维,增长知识,发展能力。现代高中学生的思想活跃,若教法不得当,则他们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只对他们简单说教,填鸭式灌输,让他们被动地记忆、重复、模仿来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形势发展的需要。对照当前的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些模式化、僵硬的教学方式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现代中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的教学方法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他们自觉地发展智能、情感和意志的认识过程,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一、激发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素它、认识它。因此化学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1、设计实验,引发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使化学教学在兴趣教学方面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物质是千变万化的,变化的现象是丰富多彩的,正是那些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化学实验现象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他们去探索,去刻苦学习。
2、利用化学史,培养兴趣。化学史教学的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比化学实验毫不逊色。化学史实际上是一部化学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化学史中有不少科学家发现定律、原理的过程和轶事。尤其是我国古代和近代在化学发展中的成就激发着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了热情,学生不但会把这门功课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甚至会立志终身为之而探索。
3、联系生活实际,增加兴趣。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找材料,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自己生活在“化学”的世界中,就连人体本身都是一座“化学工厂”。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心自然和现代社会中的化学问题,如空气、水等环境的污染和防治、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材料的合成、卫生保健等等,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快感及学习化学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多方设疑,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化学课堂提问设疑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但设疑必须讲究艺术和技巧,巧问善诱是创设良好思考情景的关键,需要在“巧”字和“善”字上下功夫。教师所提问题应目的明确,有针对性、启发性。何时问、何处问,怎样问、怎样导,都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好。设疑时应时刻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相机设置,因势利导,逐步开展。要注意问题的层次与梯度,一环紧扣一环,环环深入。当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解开疑团时,教师应及时给与肯定表扬;当学生迷惑不解时,教师应启发点拨,促其思索,使之开窍、顿悟。从而把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强有力的锻炼,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
三、教师精讲,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能否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生思维能力开发的程度。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必须掌握“少而精”的原则,把课讲到点上,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记忆重点,尽量做到给学生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导以系统、导以规律。经常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的方式,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如卤族元素的教学重点是较细致地研究氯及其化合物性质等方面的相似性、递变性和特殊性,再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加深对元素及其化合物递变规律的认识,最终形成元素族的概念。而高一化学主要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为主,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抓住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存在方式、制法、用途的思路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教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了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掌握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对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发散思维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一些既复杂又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往往要有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反复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始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电子云”,由于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十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可以通过把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与蜜蜂采蜜时的飞行加以类比来进行讲解。一只蜜蜂采蜜时,它在一朵花的周围飞来飞去,没有固定的飞行路线,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如果定时给这只蜜蜂拍照片,并将照片叠印,就会发现在花蕊附近蜜蜂出现的机会最多,花的周围好像笼罩着一团“蜜蜂的云雾”。这里的蜜蜂就相当于原子核外的电子,“蜜蜂的云雾”就相当于电子云,因此电子云只能表现出电子在核外某一区域出现几率的大小,并不能表示电子在某一时刻的具体位置。学生听后不但对电子云这一概念清晰多了,也使学生认识了类比的思维方法。这种通过课堂上教师的精讲引导学生思维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十分有益。
四、借助实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化学实验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利用化学实验,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从实验中获得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将一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启发探索性试验,再结合实验创设部分思考题,对开发学生思维会起到更大作用。这样由实验观察进行探索,使学生围绕某一问题的焦点去思考,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的思维跌宕起伏,更有利于其认知由低级到高级,以开发思维,克服不良思维定势的影响。
五、习题训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1、层次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思维的基本方法来说,应着眼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设计层次练习,加深对思维深刻性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的具体情况,及时地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因此在习题的设置中,教师要有计划、有意识、有步骤地去进行,抓住关键字词,不断转变问题情境,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以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
3、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关键和核心,它具有多端性、伸缩性、灵活性、新颖性和批判性等特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出发,用多种方法求解,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将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从思维品质着眼,从思维方式着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才能有效是落实教学要求,把握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创新教育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化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体验和探索,就一定能培养出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梅.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试探[J].新课程.2012年02期
[2]冯杰.浅析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2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