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作者】 袁海燕

【机构】 新疆轮台县第一小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新能力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已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在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发掘,并体现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从而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育观念;实践能力
【正文】

      小学数学是基础阶段,教师必须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夯实基础。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诱发创新意识,树立教育价值观 

  首先,《新课标》对教育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而教师本身应具备自我完善的主观能动性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要敢于打破教育常规,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其次,教师还要打破对“创新”一词的神秘感,让学生知道“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正如陶行之先生说:“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教师要努力使每个学生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在自身发展水平上有所创新。再者,教师要改革过去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坚信每个学生都是最棒的。 

  二、民主和谐的课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 

  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数学来源于生活,社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被动接受知识的观念,要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说,大胆做。要构建宽松、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学生感觉不到压力,在平等的气氛中敢于设问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充分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始终保持积极思考,敢于创新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 

  比如:我教学正、反比例的区别时,先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总结出正比例与反比例的不同点,然后打破“教师出题或课本原题让学生判断的常规教学模式,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出题,请其他同学来判断出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并说出理由。(也可以请老师来回答)但有一条规定:每个人出的题目不能重复。就在这节课上,同学们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出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问题,连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同学们在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由发言,使课堂成为学生独立创造的空间,同时也体验到自己创造的乐趣。 

  三、培养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 

  学习本身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启动大脑思维的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从中获取知识,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使他们深刻地理解并有效地运用。在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一旦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现。教师恰当地利用这种状态,可以诱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想知道梯形面积计算方法,思维已激发时,教师不是机械地讲解,而是引导每个学生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两个纸板是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好后,让同桌同学相互查看准备情况。随后教师启发谈话:“今天,同学们就发挥一下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动手用‘割、补、拼’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公式。”全班同学精神百倍,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把纸片拼成了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学生一共探索出8种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使学生经历了“自主创新”的全过程,体验到自己创新成功的喜悦。教师采用这种方法教学,学生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活跃,思考问题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四、质疑问题、交流讨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探果索因,追根到底是学生创新的开端,鼓励学生质疑是优化课堂结构、创设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回答有误。因为有错才有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而交流讨论则能集思广益,既能拓宽学生的参与面,又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设平等、和谐、民主互助的课堂气氛,在讨论交流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从而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 

  例如:,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多少天完成?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根据工程应用题解题思路,列出算式:30÷(30÷10+30÷15=6(天),并说明算理,再诱导学生:如果路程延长1倍,那么是多少天完成?这时有几个学生随口而出12天。这时我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让学生根据算理进行验算,结果令他们出乎意外,也是6天。后来我将路程改成15千米、45千米、60千米等,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发现了规律。都感到奇怪,便迫不及待地提出质疑:“为什么公路的长度无论怎么变,结果总是一样。“是不是工程应用题中的总量与工作时间无关?”“能不能不用工作总量也能求出工作时间?”……学生从疑问到敢问,从敢问到联想,是积极的思维和创新求知的表现。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创新意识也大大增强。 

  总之,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性人才需要创新教育的有效培养。而数学课堂教学是这一目的的主渠道。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便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的需要,真正做到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林六十等,《数学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

  [2]陆书环,《数学教育学概论》,航空工业出版社,2014年。

  [3]张奠宙,《数学素质教育设计》,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