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作者】 王秋香

【机构】 新疆博湖县第一小学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练习不应是单一枯燥的算算写写,特别低年级孩子的作业,应是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教师要借助作业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体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每个学生在练习中都有所发展,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低年级;课堂练习;生活化
【正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关注在一件事情上,尤其是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更是难以专心致志的去关注。对于相对枯燥缺乏感性的数学练习,小学低年级学生更是不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依赖心理,作业、练习等学习活动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将低年级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练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巧妙地设计数学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构建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溶入课堂,从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加以充分利用,使学生化难为易地接受数学知识,消除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缩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从而使低年级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其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出新知。

  一、课堂练习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我们设计的练习内容应在“趣”字上下功夫,发挥课堂练习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上的独特作用。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意性、情绪性占据了主导地位,枯燥的计算类题目对他们来说吸引力不强,为了避免机械化的学习过程,我常常把课堂练习设计成娱乐性、竞赛性的形式,例如,教“十几减九”后,可设计一道拍拍手游戏。让同桌互说十几减九的组成。“我说12”,“我对3”,合:93合起来是12,通过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处于一种积极活动状态,加深学生对“十几减九”的计算能力,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又有机地调动了学生的计算兴趣。

  二、课堂练习具有实效性,贴近学生的学习目标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目的并不是那么明确和现实的,他们为长大了要“考大学”、“当老师”、“做科学家”等而努力学习,这无疑是美好的愿望,但与现实的学习有较大的距离,学生无法一下子体验到其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促进的动力不是很明显。所以,我在练习设计中,帮助学生明确近期的、近距离的小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收获,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保持并发展其远大理想的确立和巩固。

  如:教学“进位加法”时,以前的练习设计大多直接出示要研究的问题,如24+624+9,而后,教师多采用让学生摆小棒——发现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方法等这一流程。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理解算理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学习这一类的加法、学习这一类加法可以做什么不是十分清晰,像这样没有目标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星期天,小明和妈妈来到商店买玩具,妈妈给小明挑了一件标价24元的玩具,小明自己挑了一件6元到9元之间的玩具,可以怎样买?请同学们2人小组选一选,有哪些买法?算一算,共花了多少钱?(学生根据要求对话、操作,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在练习中,我先设计了一个学生生活经历接近的、学生感兴趣的选择购物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进行抽象,抽取数学模型,而后让学生自主研究如何计算,既让学生掌握了运算的算理,又让学生明确进位加法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增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课堂练习要有生活气息,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应用题教学更要注重进行生活化处理,因为低年级学生们对来源于生的素材更感兴趣,所以,他们对这些来自生活的题目感觉不难而且觉得有趣。

  在教学“三位数乘法应用题”时,我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们一听是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事情,兴趣盎然,有的猜测千克,有的猜是10千克,还有的猜是20千克,有个别学生看了课后内容后说是12千克。我紧接着问: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马上算出平年是4380千克,闰年是4392千克。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们吃惊地说:“哇!这么多啊!”看着学生吃惊的样子,我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你们村子大约有多少户人家?如果按一家一个滴水的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这样,我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一滴水、一粒米都蕴含着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体现合作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了进一步交流、合作、探索的环境。加强讨论、合作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加强交流,增强整体意识。在整体中学会创新,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例如:在学习了厘米、米的认识时,我让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测量同伴的身高,桌椅的尺寸、课本的长宽等等。于是学生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与老师讨论,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通过协作讨论,结果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最后教师评价不是面向个人,而是面向全组。这种活动形式,消除了学困生的自卑感;不爱说话的学生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优生在帮助其他学生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愉悦感。全体学生在这种“竞争、协作”中互相交流,自主探索,取长补短,成为学习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