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策略

【作者】 谢 琼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海高级中学



【正文】

      当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学习和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的情感因素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另一方面,它可以影响到人的学习效率。中学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社会性等多重属性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注意情感因素的运用策略,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语文,是理性的,更是感性的。比起其他学科,它对情感因素的利用更有优势。然而,在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忽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师生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教学几乎是以一种机械的单向传递方式进行,造成学生学习被动、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不浓,认知发展困难,学习语文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语文的效果不理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改变观念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积极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等策略,使情感因素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

  1、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

  形成和睦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作为语文老师对学生要有爱心,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经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这样,由教师对学生的爱引发学生对教师的爱,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产生努力学好语文的情感动力。学习语文的效率就会得到提高。

  2、尊重学生差异,消除学生学习中的情感障碍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我们要平等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关注那些思维活跃、性格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要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后进生。在评价学生时,多用纵向的评价,少采用学生之间的横向评价。以免使学生失去发展的信心,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与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对情感因素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求知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挖掘、营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触发、引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1、注意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是一篇审视生命,体验母爱,思考人生之路的饱含深情的散文。如何导入呢?我们可以放歌颂母爱的歌曲《懂你》伴以深情的朗诵文中体现母亲的心理的一段话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沉浸在对父母之爱的无限感激的情感海洋中。又如,在中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课文在新授时可以用音乐来导入。像教授《孔雀东南飞》可以用提琴曲《梁祝》导入,教授《琵琶行》可以用琵琶曲《十面埋伏》导入。用音乐导入,让学生在对音乐的感悟中,进入到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体验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相配合可以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在课文课堂上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处于最佳状态。 

  2、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有效利用教学情感资源,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教学的三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是指教师从情感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组织,在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几乎篇篇都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李密《陈情表》的拳拳孝情,韩愈《祭十二郎文》的至纯友情,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伟大的母爱,杜甫诗歌中的悲悯情怀等等,无不让人动容。古代文学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体验文中的情感因素。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情感交流的桥梁,让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情感对话,通过诵读、感悟、理解,使学生为文中情感所动,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身心得到愉悦,从而也促进对文本知识性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3、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感教学的情景,进行情景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动脑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作者传递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例如,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或排演课本剧,在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为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感动,也可以设身处地体验他所创造的人物的情感,而且化身为剧中的人物,经历着人物的情感,亲历着人物的生命与人生体验。这种角色的转换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角色进入,学生作为表演所获得的内心体验会更鲜明、更强烈、更深刻,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好。

  4、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进行课前5分钟演讲、讨论、辩论、演讲等活动,激活他们的思维,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可以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在生活中进行情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保持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用积极评价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皮格马利翁效应及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能起到较好的鼓励作用。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过程、结果和态度及时予以积极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特见解,及时激励,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自信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对不足进行正确归因。当师生进行互动时,教师应面带微笑,用热情的目光注视着学生,认真倾听学生回答问题,发表见解。对表现好的,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对表现欠佳的,不斥责或冷嘲热讽,要使用建议性的、易接受的、委婉的语言,给学生以信心,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整个过程要用积极的评价,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作文这一环节,一方面对学生的作文批语要特别注意情感因素。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评语也是语文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作文对很多学生来说是老大难,怕写作文,作文评语写得好,可以给学生信心与鼓励。从一次写作教学的全过程看,评价是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教师处置得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写作教学的效果,尤其是关系到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程度和习作欲望的延续程度。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个体在某一活动中获得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时,他会倾向于反复参加此类活动,成功的体验能激励进一步成功。因而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突出人文关怀,采用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另一方面是在作文讲评时,要注意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包括不是很成功的作文的“闪光点”进行讲评,激发学生的自信。对于学生的优秀作文,除了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外,还可进行班里的优秀作文展评,用张贴、出版个人文集等形式,让大家分享作文成功的喜悦。用这些方式有效地推动和延续学生乐学、乐写的情感。

  总之,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情感因素对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注意情感因素的运用策略,激发和利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增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主动性和目的性,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情感素质,实现中学语文在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沈德立 阴国恩主编《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 

  [2]《语文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