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文言文修辞句翻译例析

【作者】 姚天彦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二中学



【正文】

      文言文在高考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对修辞句的翻译时常却是拗口、繁杂,甚至有时还辞不达意。学生熟悉并掌握这类文言修辞句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在整理人教版高中教材文言文中发现,需要特别注意的修辞格主要有比喻、借代、用典、委婉、变文、互文、夸张等,下面分别予以举例说明。

  一、比喻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具体翻译方法如下:

  1.明喻句要直译。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人教版必修5《逍遥游》要正确翻译这句话,在把句中的每个词理解准确的同时,必须将“若”翻译成“像”。原句可译为: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

  2.暗喻句分两种情况。①用了暗喻词的仍按暗喻来译。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教版必修1《鸿门宴》),可以译为“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②没用暗喻词的,宜用明喻。如“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教版必修1《鸿门宴》),可以译为“秦王有像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

  3.借喻句一定要译出它的本体或将其译成一个明喻。所谓借喻,就是不出现本体,直接用一个形象的喻体来表述的修辞方法。

  例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人教版必修3《过秦论》)“藩篱”本为篱笆墙,这里用了借喻,翻译时要译出本体“边防”。即:于是让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而守卫边防。

  例2:“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人教版必修3《过秦论》)其中的“金城千里”就要译为“坚固的城池连绵千里”或“像钢铁一样坚固的城池连绵千里”。

  二、借代

  借代是借用相关的事物来称代要说的事物的修辞方法,在翻译时要译出所代的事物。

  例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人教版必修2《兰亭集序》其中,“彭”指传说中活了八百岁的彭祖,代指长寿;“殇”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代指短命。因而全句译为:(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例2:“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人教版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口舌”代指抽象的言辞,全句译为:蔺相如仅凭言辞立下功劳,但位置却比我高。

  三、用典

  用典也称用事,指在诗文中引用过去的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翻译用典句时,要在理解典故用意的基础上恰当译出典故的含义。

  例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人教版必修5《陈情表》)“结草”化用古代报恩的传说:一个士大夫违背父亲的嘱咐,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后在一次战役中,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的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而使恩人取胜。“结草”的含义就是“报恩”。全句译为:我活着要不惜生命为国出力,死了也要报恩。

  例2:“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人教版必修5《滕王阁序》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李广,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作者借这两个句子抒发自己怀才而不得施展的一种无奈的感慨。如果我们仅按字面意思译成“冯唐容易老,李广难封侯”,那么作者的感慨就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翻译时就可考虑把作者用典故的含义翻译进来。全句可译为:冯唐年纪已大而不得重用,李广屡建战功却不能封赏。

  四、委婉

  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等,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而是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婉。对委婉句的翻译就是变委婉为直言。

  例:“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人教版必修5《陈情表》)“见背”即是婉词,是古人避讳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死”,可译为“去世”。全句可译为:我出生才六个月,慈祥的父亲就去世了。

  五、变文

  变文,又称“变文同义”或“错综”,就是用结构相同的一组句子来表达同一个意思时,为了避免行文重复并增加文采,在每句的对应位置上使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对变文句的翻译,就是对同义复用的短句或句子的翻译,只需选其中的一个句子即可。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人教版必修3《过秦论》)句中划线的四个动宾短语的意义相同,即“统一天下”,只需翻译其中一句就可以了。全句可译为:有吞并天下的野心。

  六、互文

  互文又叫互文见义,指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内容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而为一。

  例1:“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人教版必修2《孔雀东南飞》)在翻译的时候不要错解为“(墓的)东西栽上了松树和柏树,左右种上了梧桐……”而要判断出该句是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应译为“(墓的)东西左右都种植了松树、柏树、梧桐,树木的枝条和叶子相互交接覆盖。”

  例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人教版必修3《琵琶行并序》)按事理来看,不可能是主人下马时客人已在船上,很显然,这里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把全文结合起来理解,翻译就合情合理了。诗句应翻译为: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上船。

  七、夸张

  夸张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或缩小的词句来形容事物。文言语句中的夸张,多为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翻译时要加上“像要”或“快要”。

  例1:“相如因持璧立,倚柱,怒发上冲冠。”(人教版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发上冲冠”是为了突出蔺相如的愤怒而采用了夸张手法,全句可译为:蔺相如拿着和氏璧退后站起来,靠在柱子上,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

  例2:“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人教版必修1《鸿门宴》)可译为“头发像要竖起来了,眼眶都快要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