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作者】 柳亚琴

【机构】 云南省昭通市实验中学



【正文】

      “课堂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把课堂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按学生学习情况分成若干个问题,从而对不同层次又分解到各个不同层次的教学中,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研究、进行探索,使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并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本文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旨在抛砖引玉,以求大家共同探讨。

  一、精心设计是关键

  教师应全面了解教材的方方面面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紧扣教学目的,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分层设计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利用身边的具体事实或与同学讨论或与同学共同操作,来挖掘问题的结果并思考、寻找科学规律,总结规律。问题的设计不应只应注重结论,应注重体现动态的过程,问题的设计在学生已经具备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诱导学生主动思考、或用操作的方式去寻求问题内在的规律性,故精心设计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关键所在。问题的设计应合理、科学,提问对象不能随意,提问时机要把握准确,不可忽视对重点、难点的点拨和讲解。注意问题的设计与提问的时机,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提问的时机要成熟,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探索其中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获取成功感和自信心。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1.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

  2.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一般要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用学生的思路去引导学生,顺其道而行之,此时教师只是困难的排除者释疑者,是帮助学生思考。

  3.教学组织形式有:学生个别学习、对组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或情景表演、师生一问一答和教师讲述等形式,引发学生思考给师生都带来一种意外发现的满足。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让学生确实能做到主动、独立地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

  三、提问要有层次性

  1.要依据内容设计,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使学生达到逐步理解,得视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已知向未知进行迁移,切合学生的思维流程。又因为学生差异的层次性:学生的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法也不同。所以,提问应充分考虑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被触动,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都参与思考的积极性。

  2.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且是思维的方向;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

  四、提问利于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的能力。同时,用数学的语言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倾听他人的思路,从中得到启发,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思维。

  五、提问利于让学生更好的提问

  其本质是课堂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如何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为主。主动学了以后会提出哪些问题、发表哪些观点是不能完全预测的,学生之间的讨论会在哪些方面发生争执,产生困惑,是否会冒出连教师都没想到却十分有意义的建议和聪明的方法,同样也不能完全预测,这就使原来具有极强确定性的课堂教学,变得相对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了。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者、“述”者、“问”者或指导者,而且是“学”者、“思”者、“听”者,更是整体活动进程的灵活调度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是课堂信息的捕捉者、判断者和组织者。学生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规定角色中走出来,充当“问”者、“论”者、“思”者等角色,还可能承担组织部分学生间共同活动的任务。由于增加了学生间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即使原先学生主要承担的“听”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只是听教师“问”与“说”,还要听同学的“问”与“论”。这样会对教师的教提出建议,他们的主动性已经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发生“教师听学生指挥”的现象,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逐渐养成了从善如流的豁达态度。

  六、提问与知识、实际相融合

  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相融合。而不是认识生活世界本身就充满知识和需要知识。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不只是在书本上,而且也在生活中;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也不是简单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检验,并发现问题,重新解决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知识内容,同时,提高和完善自己。

  总之,课堂提问的灵活运用,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提问的过程中,忌烦,燥,更忌不考虑学生的学情,盲目地提高、提问,盲目地追求课堂的“热闹”,有时恰恰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对于学生的答案和结果,要有理智地评价,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求同存异。用自己的行为证明科学,让学生领会探究问题的机智,勇敢,将教学实实在在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