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当代大学开发新网络媒体技术对学生教育影响的研究

【作者】 胡芳晴

【机构】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摘要】网络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在人们交流需求的促使下形成的一种新的交流传播模式,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网络新媒体的特点首先表现在消解电视、广播、报纸、通信这些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消解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同时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其次表现在网络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交流;教育;文化建设
【正文】

      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教育有利有弊,利大于弊;在信息时代和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中说,开拓创新,利用网络新媒体促进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发展进步十分必要。

  一、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1.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当代大学生在接受传统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形成的是专而不广、懂而不精的单向、线型、封闭、低功能、有缺陷的知识结构。调查显示有93.8%的学生使用过互联网,每天上网2小时以下的学生占53.4%,大学生通过网络,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更广阔的时空领域上获取更多的信息。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了解大千世界的各种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

  2、拓宽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网络新媒体是以网络为基本的媒介来构筑和处理信息,往往表现出的是一种发散式、立体式、动态的思维方式。大学生在与网络新媒体的不断接触中,通过对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的适应及传播的信息接收、筛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思维能力,使其向更高的广泛性、交叉性和发散性维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拓宽了自身的思路。网络的可交换性、可检索性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利用这样的一个交流平台,大学生能够吸收各种有益的思想,并形成具有创新的虚拟创造,然后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展现自己的成果。相比于传统的创造,网络信新媒体能够把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作成果更清晰地、更形象地向他人展示出来,并能及时通过网络与网络交流平台上具有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审美的人进行交流探讨,从而及时的接收受众的反馈信息。

  3、促进大学生的相互交流。网络新媒体的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受限于空间距离和时间的限制,网络形成交流平台有助于大学生扩大交往的范围。从第一代聊天软件的兴起到各大热门网络公司的退出的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不难看出,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朋友、亲人之间的交流已经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大学生作为新事物的最好的接受者,尤其钟情于这种交流方式。调查显示,现实中羞于交际的大学生有80%以上选择在论坛上发帖或在即时通讯软件上聊天,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日常生活中情感表达上的不足和缺憾。

  二、网络新媒体教育的不足之处

  1、忽视了“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因为网络新媒体的交互性、隐私性、超时空性的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教育是一个教育者与受众平等的交流过程,而不是类似于传统的施教与受教的简单灌输过程。然而目前部分高校在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教育时,没有很好地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忽视了网络“服务育人”的功能,从而导致效果不是很明显。

  2、规划缺乏合理性。近年来,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相继发表了许多研究网络环境下教育方面的文章和专著,但能将其真正系统化的研究极少,而且对于高校网络环境下教育的根本目的、指导思想、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实施途径等方面缺少深刻的思考。

  3、专业人才缺乏。高校普遍缺少既一批既懂教育又能熟练利用各种新兴网络媒体技术的专业人才。这种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高校教育工作者对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不够。缺乏必要网络技能,影响了教育工作者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必须尽快建设一支既懂教育又能熟练利用各种新兴网络媒体技术的人才队伍。

  三、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对大学生教育的对策

  1.提高对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随着21世纪网络的迅速普及.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互联网时代。高校校园网络迅速发展,给高校的各项工作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应提高对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应该在深入把握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情况,借助网络的覆盖面广、信息传播快的特点,推动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

  2.提高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教育的工作人员的全面素质。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教育工作者应当首先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是政治素质,它是最核心的。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们所应具备的信息收集、处理、使用的能力。因为互联网环境的开放性、信息的广泛性,导致了网络信息庞杂繁多,既有大量有用信息,又有许多无用的内容。

  3.营造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建设大学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网络这个大环境,还是校园小环境,都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实际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校园文化建设是相互影响的,在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提供全面、及时、精彩的网络信息,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的、文明的、向上网络生活,在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提供便利同时。也实现了网络教育功能。

  4.建立高质量的高校网络教育网站。为了提高网络环境下教育的主动性、有效性、长效性,必须建立一批具有活力的、能够起到示范作用教育的专业网站。通过建立各种不同层次的专业教育网站和强大的教育信息库以及相应的实用的软件,从而构建起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体系。为网络环境下教育工作在网上的信息流动、更新、传播,保持教育信息的生机与活力,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鑫.计算机网络新媒体教育信息安全及其对策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03) 

  [2]陶崇福.网络新媒体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J]. 电脑技术教育. 2013(34)

  [3]余如.新形势下大学网络教育刍议[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04) 

  [4]旷晖.加强公务员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探析[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0(01)

  [5]林阳,祝智庭.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 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