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作者】 徐万里
【机构】 安徽省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人格教育日益引起学校的普遍关注。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目前学校面向未来社会所做出的必然选择。体育学科的性质和任务规定了人格教育应成为现代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有效的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意义。【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策略
健康的人格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一。人格,从心理学的角度可解释为人的性格、气质、爱好、品德、操行、观点、态度等心理特征的总称。从伦理学角度又可解释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健康人格是指人格主体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符合社会成员所公认的标准。弗洛姆曾说“人生的主要使命是自我成长,成为与潜能相符的人,人生奋斗目标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自己的人格”。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人格教育日益引起学校的普遍关注,教育呼唤人格培养,培养的使命就是对人的整体发展的一种促进。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目前学校面向未来社会所做出的必然选择。健康人格教育不仅仅是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事,它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新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上应承担的责任。
一、体育教学与健康人格的关系
1.增强运动愉快感
体育教学主要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还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和各种心理活动。真正的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紧张的气氛,可以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轻松和谐的气氛,可以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体育技能的学习可以发展学生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能使学生了解内部结构,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激发促进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感知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2.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毅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体育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成功与失败、胜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和心理调节的能力。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过程,有了这些体验,可以增强他们的耐搓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长。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制力,他们更聪明认真、富有想象力,为人直率,而且有较强的自立能力。
3.培养集体主义荣誉感
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以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学生之间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社会的心理需要。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师在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其体质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
4.增强组织纪律性
组织纪律性是共产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对个人的行为施加外部约束的准则。体育教学一般都在体育场、馆内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也比较广泛。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难以进行教学。因此在体育课堂上,课前整队集合,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人数,队列、队形的合理调动、变换、队列练习,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都具有具体的要求,这些在组织的过程中都蕴含着生动的德育教育因素。显而易见,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迅速、整齐、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对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生活的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加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使其潜移默化地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体育教学对人格教育的意义
人格教育就是指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包括促进与意识倾向相联系的气质、性格、爱好、品德、操行、观点、态度等人格因素健康发展的各方面教育。这种学生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包括:学生的发展是指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其智力的片面发展,是指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部学生同一个“模式”的发展,是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终身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在学校的当前发展。
体育学科的性质和任务规定了人格教育应成为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新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新大纲强调“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提出要“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三、体育教学对培养健康人格的原则
1.处理好人格教育和体育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体育教育具有多重任务。体育教育最终目的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因此,体育教育理所当然地把培养学生的各种体育能力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但体育教育也是人格塑造的载体。体育在致力于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肩负起了思想教育、审美教育、人格教育等多项任务。一味地强调体育的健身性,把体育学科作为培养学生如何锻炼身体的课,就会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而过分突出了体育的人文性,过分强调人格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又会削弱体育学科培养体育能力的功能。体育教学中进行健康人格教育,是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过程中的人格教育。因此,体育教师应正确处理好人格教育与体育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2.设定长远的培养目标
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体育学科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要有一个长远目标、计划。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过程中,不能采用灌输的形式,应把人格教育的内容和日常教学活动密切结合起来,从小事做起,从课堂活动的点点滴滴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例如站队必须做到“静快齐”,游戏时必须遵守规则,在进行技能学习的时候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等。总之在切实抓好学生体育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春雨润禾苗式的“滋养”。
3.以教师人格塑造学生人格
体育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体育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观察、发现、了解教师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会直接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平时应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以良好的师德和人格魅力、精湛的教法、深厚的专业知识教育和启迪学生,努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与威望,以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促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总之,体育在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中,起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体育教育的职责不但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还要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体育教师要重视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类型特征,进行因材施教,切实加以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