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感悟
【作者】 王 慧
【机构】 新疆石河子总场第一中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教学模式面临更大的挑战。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认识到只有把语文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课,才能解决语文教学耗时多、效率低的问题,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教学模式面临更大的挑战。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认识到只有把语文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课,才能解决语文教学耗时多、效率低的问题,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就得打破以往繁琐分析为特征的旧模式,构建一个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新模式。下面我就此谈点个人看法,与同行共勉。
一、立足实际,重视语言文字学习与训练
立足实际,进行教学改革。以解决当前语文教学耗时多、效率低的问题,通过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教会学生理解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扎实的基本功,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情操的培养,但这都应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来体现,而不是外加的。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使教学活动过于专注书本知识而脱离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得不到真才实学,而且往往使学习活动变得枯燥乏味,使学生对所学新知失去兴趣,出现重智育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道德品质、身心素质、审美情趣等方面得不到健康成长,忽视了学生个性及积极性,主动性的培育,抑制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发展。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但当前的语文课求全求多,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回旋的余地,没有咀嚼回味的时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特别是语文教学,教师教一篇文章,往往把着眼点放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反映在教学中便是逐句逐段做繁琐的内容分析,提出的问题冗杂、肤浅、缺乏思考价值,如此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沿袭下来,语文教学便进入了一个误区,错把课文内容当成教学内容,似乎老师只是讲清楚了课文内容,便完成教学任务,其实这只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活动而不是阅读教学,对阅读教学来说,绝不是让学生懂得课文内容就算完事,课文只是个例子,语文教师要凭借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以读的训练为重点的语言文字综合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把语言文字与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也就是文与道的关系呢?语文教学是以课文作为教学载体,这些课文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一部无所不包的小百科全书,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味的跟着内容跑,而把语言文字搁置一旁,这实在是极大的误解,然而文与道又是统一的,光学文不理会道,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此,语文教学应当讲文道统一,但要重在学文,也就是说要从学习语言文字入手,理解语文的思想内容,再从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回到语言文字上来,语文教学应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训练,把学习语文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不要孤立的进行,要与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灵活教法,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分析作为主要教学手段,把教学过程概括为“综合—分析—综合”三个阶段,确立情节发展的因果关系,理解主人公行为的动机,及其主要特征,揭示文章的结构,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这种情况至今并没有多少改变。新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采用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语言、感悟语言和运用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说他们想说的话,逐渐形成和发展听、说、读、写能力。为此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讲学生不懂的、学不会的,这样才能腾出充裕的时间,供学生阅读思考,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自学方法,勤于动脑动手,不养成依赖思想,使他们尽可能自学一些知识。其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如培养学生复习、预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读书时认真思考,适当勾画的习惯,留心观察,勤于动笔写作的习惯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三、注重阅读,加强语言文字学习方法引导
语文教学,要以训练学生读为主线,要把功夫下在指导学生多读原文上,也就是要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去直接读课文,让他们在读中感悟理解。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在教学策略上主要用学生个体的言语实践(主要是阅读实践)来取代长年盛行的教师滔滔讲风,用学生自己从内到外的体验、感悟和表达来取代教师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灌输;在教学操作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涵咏品味、感悟融通、积淀言语、形成语感。作为教师一定要激发起学生读课文的兴趣,采用不同的方法读,如:示范读、速读、比赛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借助媒体入情入境读等。再多读的基础上,一般都要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些文章还要熟读成诵。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呢?这是因为学生学习语言无非是将范文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而形成语言的储备,然后在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自如的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情。要内化,首先就要将范文的语言输入到学生头脑中去,怎样才能输得进去呢?那就得让学生熟读乃至背诵课文,除此,别无他途。读熟了范文的语言就进入到学生的语言里,范文中的那些词、句、种种表达方法、种种修辞手段、种种篇章结构,通过读来吸收、通过读来咀嚼、通过读来消化,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在感悟中品味;有利于把人家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在感悟中提升。“勤诵多背,行文更具文采:腹有诗书,下笔方能生花。”
四、把握目标,提高语言文字教学实效
1、扫除障碍,狠抓识字写字,其主要任务是指导学会本课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要从中选出较难写的字,指导练习书写。
2、初读课文力求正确流利,过去初读课文往往是一边了事,因而不大可能读的正确流利,也不可能在学生头脑里留下深刻印象。现在要提高初读课文,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反复的读上几遍,以求初步理解课文的思想,为精讲打下基础。
3、精读课文侧重语言训练,其主要任务是从学习语言文字入手,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再借助课文的思想内容,进一步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记忆。其重点是理解语言,即理解课文中的字、词、句。积累语言,即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读书、思考、想象,以发展其语言、训练其思维、陶冶其情操。
4、熟读背诵强化语言积累,除教材规定的背诵材料外,教师还可以选一些文质兼美的章节,指导学生背诵,背诵时要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
5、迁移训练,促进语言运用,那就是围绕读、写结合点设计适当的训练内容、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迁移练习,从而将课文中关键的精彩的语言文字,表达方法,修辞手段,篇章结构等转为自己的东西。
当然,教学要留有弹性,就是要将刚性化教学转化成弹性化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注重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势,做到伸缩自如、进退有节、开合有度,这样的教学才是轻松愉快的,也才会有实效。
总之,要发挥语文学科特点,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在通过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深入领会课文内容,发挥其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功能,使语文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陈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4 [J];
[2]徐焕;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探究时代教育;2013、12[J];
[3]陈伟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讨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2[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