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 邢月松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前楼中学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是课堂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入手,全面细致地分析和阐述了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根本途径,达到了如期教学的目标和目的,具有一定的成效,也为今后从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并大胆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障。【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目标;技能;素养
素质教育是一场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的彻底更新。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因此,要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几年来,我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中,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并结合中学生思维发展和个性特征的规律性,对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做了一些实质性的探究和尝试。
一、制定全面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就是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和实现的教学标准,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如期的结果,我们不仅不能把教学目标看成是教师自己要做的事情,更不能只当成学生必须做的事情去完成。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但要阐明教学目标中的有关内容,而且还要指出学生要完成这些教学目标所要运用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有了教学目标,课堂上教与学的活动才有了主攻方向,才能使师生形成互动的合力,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我在长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制定教学目标时,总是紧紧抓住教材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教学的具体要求,紧扣素质教育的三个基本“要义”: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体现中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一是要“集中”,即教学目标必须突出重点,抓住教学的主要矛盾,切忌面面俱到、夸夸其谈,部分主次。二是“明确”,即教学目标必须是显性的、可测的,而不是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三是“具体”,即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做到不笼统、不空洞、不浮夸。四是“适度”,即教学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既要优等生“吃得饱”,又要差等生“易消化”。五是“全面”,即教学目标既要有基础智力,又要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及思想情感与道德教育的内容。总体上说,教学目标要彻底摒弃传统的目标形式和要求,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和浸透思想情感教育方面都要有具体体现,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素质为标准。
二、确定科学合理的课堂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率密切相关,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花大力气去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具有现实性的意义。我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1、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习动机,促进思维定向。也就是说,合理安排教学结构必须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中学生知识接受的能力和接受知识特征,从教学内容实际出发创设恰当科学的问题情境,设置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语文题目,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由于学生没有经历孔乙己的那种旧中国传统、清高的时代,所以,对于孔乙己的形象感到陌生而不可接触,我在教学中,首先利用挂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就设置了许多问题:从课文中找出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自己进行描述。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阅读和思考,从中找出有关描写孔乙己的语句并进行整理,然后参照挂图观察孔乙己的形象进行自创性的加工和修饰,一个完整、恰当的孔乙己就会呈现于学生的面前,教师在指导中给予鼓励和肯定,学生会兴奋不已。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
2、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的思路。素质教育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如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朗读达到最高境界,入情入景,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能清晰地想象课文中的情节形象。这样,就需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巧妙地安排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铺设一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思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有条不紊地对知识进行合理探究和民主讨论,并对课文进行有表情的朗读和分角色的演讲,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选择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
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主动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中,以便于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激发情感,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真正目的。当前,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已由传统性的“应试教育”转变为新型的“素质教育”,改变了过去由教师一味的教、学生被动的学的教学模式,把牵着学生在课堂上走变成了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己的走,形成了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探究性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学习。这就为中学语文进行素质教育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激发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许多抽象枯燥的知识,使许多学生产生厌学和烦躁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和处境去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抛弃烦躁变为“乐”学。如我在教学《白杨礼赞》一课时,在指导学生突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一个教学的难点时,就采取了比较特别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把作者赞美白杨树的语句找出来,让学生改变人称再进行整理阅读。学生在阅读和思考后又进行了讨论和交流,经过读、思、议后对课文有了全面认识,再此基础上,教师再启发学生进行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谈出对白杨树赞美的意义,从而在思想和灵魂深处使学生受到教育,知识在学生“乐”学中得以巩固和吸收。
2、加强学法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培养和形成起来。比如,我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进行了朗读技巧和朗读表情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阅读中学到了正确的停顿、轻声和重声的区分、语调的得当处理及语气的真切性表达等,学生也在慢慢的学习和体会中学会了语速的控制方法、节奏的适当使用等。这样,阅读的技巧和朗读的方法就在学习中形成了。
总之,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语文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上改变学生厌学、苦学和不会学习的状况,让学生真正形成乐学、好学和活学活用良好学习品质,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