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低年级数学教学要亲近生活
【作者】 谢 慧
【机构】 新疆伊犁霍城县水定镇中心学校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刚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还沉浸在幼儿园游戏式的学习当中,他们眼中的数学都是具体的、实物式的数学,他们已有的学习经验是有限的,对数学这门抽象的、系统的学科比较陌生和恐惧。【关键词】低年级;数学教学;亲近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在生活情境中探究、走进生活空间感悟,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感到数学很亲切、有味,让学生爱上了数学,进而提高低年级数学学习效率。现结合自身的教学,谈一些体会。
一、感知生活经验,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学生的学前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是依赖于实际生活实践,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的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在组织学生活动中,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数学问题,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如:我在教学《我们认识的数》时,考虑到一年级的小朋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我就让他们把1-100的数放进生活中进行描述: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和哪些数娃娃交朋友了?(0到100)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到生活中去认识我们学过的数。你能用100以内的数娃娃说句话吗?请先说给同组的小伙伴听一听。……我们再去小明家拜访一下。他也是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他家有一个人今年66岁,想想会是谁呢?他爸爸的年龄也是个两位数,会是多大呢?”
这样,既把抽象的数赋予了实际意义和生命,培养了他们的数感,同时,又让孩子插上了思维的翅膀,在生活的空间里遨游,把数学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建起学习数学的平台,与此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严密性,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加入一些能通过数据来反映的思想教育,把数学和德育也就有机融合在一起。
二、创设生活情境,探究生活中的数学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创设一个与生活密切有关的“好玩”的教学情境,一定能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平时会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安排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如:在《10以内数的认识》中,我带学生到操场上做他们非常熟悉、喜欢的“切西瓜、滚轮胎”等游戏 ,让他们边玩边数数 “滚轮胎”比赛时,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呢?切西瓜时,小红排在第几?第6个是谁?等等……”使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喜爱的“玩”的情景中学会了1-10各数的认识,同时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再如:我还经常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结合生活经验,创设 “猜一猜”的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在知识过程中,加入“猜想”这一催化剂,可以促进多角度思维,加快大脑中表象形成的速度,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得出结论。通过“猜测——验证——释疑”这些实践活动,一环扣一环。如:在感知100以内的数的认识的时候,我“先请大家抓一把糖,数数有多少粒?再请小朋友闭上小眼睛,想象一下,如果让你抓一把花生米,大约会抓多少粒呢?谁来猜一猜?再抓一抓,然后让每个小朋友把自己抓的糖和花生米比一比,同样是一把,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这是为什么呀?那你们觉得抓一把什么东西会比花生米抓得还多?
通过猜生活中熟悉的一些物品的数量,既培养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估算能力,使所学的数进一步嵌入生活,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
三、走进生活空间,感悟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是个大课堂,处处蕴涵着数学奥秘。教学时,我让学生走进生活空间,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学有用的数学。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开展“小小商店”课内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让学生体会数学学得很有用。 同时在游戏中设计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这类实践活动的设计,比简单的人民币计算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又如: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可以设计玩“扑克牌”游戏,把两张牌上的数相加或相减,让同学在玩扑克牌的过程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再如:会数100以内的数后,“我让学生好好参观一下自己的学校,做个有心人,学会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看了什么?把它数一数,找出其中的数娃娃。十分钟以后在教室里集合。回教室后用100以内的数说说你看到的物体的个数。”学生经过说一说,对数的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让他们利用去周围寻找数的机会,加深对本校的了解,回到课堂中充分交流,从而产生爱校的情结。同时,在寻找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以及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为以后的合作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
新课标指出:“要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努力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孩子们亲近生活,努力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进行实践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