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历史发展

【作者】 王 冕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民族音乐学一词最早是以“比较音乐学”为名出现在音乐论坛的,我国的民族音乐学也是从比较音乐学开始的。由于我国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多民族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的总结创编了许多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我国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同时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朵艺术奇葩。本文对民族音乐学的概念、形成与发展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学;发展;实地考察
【正文】

      民族音乐学这个词语近些年来在我国民族音乐学的一些书刊、论文中频繁的出现,但是学术界对于它的含义至今仍然争论不休,学术界人士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就更是各执己见,本文笔者从民族音乐学的概念、定义入手,分别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以及民族音乐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做以概述。

  一、民族音乐学的来源与定义

  民族音乐学最早是以“比较音乐学”为名称出现在音乐学术界的,至上世纪50年代初,更名为“民族音乐学”。由于民族音乐学不断地在借鉴和吸收其它诸音乐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从那以后,“民族音乐学”就被许多国家的音乐学学者们认可,并取代了“比较音乐学”。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不同决定了民族音乐学的定义。

  二、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性质

  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定义中强调将某种民族现存的传统音乐置于该民族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去,通过对此民族成员是如何根据自身的文化传统去构建、使用、传播和发展这些音乐进行考察研究。

  2、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对象

  中国民族音乐的研究对象就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也包括近现代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接受欧洲音乐影响的歌曲、器乐曲、交响曲、大合唱、清唱剧、新歌剧等各式各样的音乐作品。

  3、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范围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民族音乐学大体上可划分四个研究领域:

  (1)对自然民族的音乐的研究——对音乐起源的探索。

  (2)研究非欧洲的高级文化中的艺术音乐,它包括历史的和现存的艺术音乐。

  (3)研究世界各地的民间音乐,欧洲民间音乐也属于这个范畴。

  (4)乐器和乐器分类学的研究。

  三、民族音乐学的实地考察

  1、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的科学意义

  族音乐学的实地调查,顾名思义,就是音乐学学者走出书房和办公室,去深入民族民间音乐生活,收集各种音乐研究所需的资料的调查,由于我们平时从书籍和论文中看到的文献和资料都是前人的研究成果,固然也就是一些过去的事象,这些资料对于民族学的研究者来说都是“过去式”的和“第二手资料”。

  2、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的类型

  由于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不同,使得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者对不同范围和不同性质的音乐事象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去研究,进行实地考察。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三种:①“微型的音乐调查”;②“地理区划音乐调查”;③“民族区划音乐调查”。

  民族音乐学的实地考察是研究的生命线,实地考察要做到一些考察前的准备工作,我认为实地考察应该分为三大步骤:

  考察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研究对象;2、资料的预研;3、预约对象;4、设备准备;5、访问设计;6、合作伙伴的选择;7、日程安排;8、经费的预算;9、住所、身体健康与饮食:尊重考察对象的族群的禁忌,重视其文化习俗等。

  考察中的关键环节:(1)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实地考察非常关键的一步,若你给对方留的第一印象不好,就休想有收获,采访者是不会给你给予任何工作中的支持的。(2)注重考察过程中与被采访者沟通的方式、方法。采访的方式有“住居观察法”、“交流法”、“集会调查法”。

  考察后的整理程序:在考察完后,要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文献、实地考察和分析总结时,研究者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身份,在“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转换,去寻求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中点。考察后的注意事宜含有:(1)各种记录方式互为补充,交流记录、记谱工作、录音、录像、图片、实物收集等。(2)确保采集到的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客观性、持久性等等。(3)完成最后的研究成果,运用最基本的描述与解释法,通过深描与浅描,将采集来的资料整理、分析、概括、提炼等完成研究。

  中国的民族音乐学研究应始终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决不能完全依照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来研究我们本民族的音乐。如果搞全盘西化,盲目地、机械地生搬硬套,那么将会把一门颇具开放性、包容性的学科,变成对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束缚,中国民族音乐也会被其他民族音乐所淹没,同时也将失去本民族的音乐的特质。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第1

  [2]王光祈.中国音乐史[M].团结出版社,20096

  [3]沈恰.民族音乐学在中国[J].中国音乐学,19963

  [4]高厚永.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形成与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