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反思

【作者】 刘春华

【机构】 云南省宣威市海岱镇初级中学

【摘要】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启发学生更深刻地思考问题.另外,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也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正文】
  课堂教学中,教师最熟悉,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教学手段就是课堂提问。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启发学生更深刻地思考问题.另外,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也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反之,如果教师课堂提问的内容、方法不合适,教学效果就会事与愿违.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日常的课堂提问,筛选最佳提问方式,总结最有效的提问策略.下面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特点,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为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但在有些课堂上,由于教师不注意提问的语言、方式等,出现了许多无效提问,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
  1.教师提出的问题知识记忆型的多而理解分析型的少.知识记忆型问题的答案唯一(或对或错),缺乏学生思维的再加工.“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这样的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师生互动频繁,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
  2.没有注意到提问的公平性和随机性.很多教师几乎每次都习惯性地叫同样的一些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总提问学习优异的学生,希望从他们那里马上得到想要的答案;提问男生的次数比提问女生的更多等等.这样的提问无形中将课堂中的大量学生排斥在外.
  3.“满堂问”现象仍然存在.有的教师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事无巨细,提问太多太杂,不但繁琐费时,没有体现教学的重难点,而且减少了学生课堂思考、练习的时间.学生忙于应付各种问题,不能体会问题的实质,教学效率低下.
  4.忽视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有的教师只作简单的对错的判断,或者不置可否,直接讲解给出答案.缺乏课堂提问的评价,导致课堂提问的效果不佳,不能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
  5.提问的语言不够精炼.有的教师课前没有精心准备,问题阐述不清,使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还有的教师语言生硬,居高临下,造成学生不愿和老师交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1.认真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研究学生。
  抓住问题的难易点,使学生温故知新。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的目标要求和考试要求,又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针对学生的疑点和知识的关节点,合理组织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完善。老师所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教材,层层深入,从教学目标出发,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确立关键性的问题,不能四面撒网,漫无边际。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电视的音量(或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打造和谐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提问的目的在于点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必须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参与,积极举手,不因对错而顾虑。如在中考前的电学专题复习课上,我这样开场:“同学们,电学内容实际上就是三个演员在一个舞台上演出了很多精彩的节目,你知道这些精彩的节目有哪些吗?请你列出节目单,并简述节目的主要内容。”这段话讲完,一下子就把同学们的思路引入到电学的核心内容上,同学们小组讨论热烈,大家一致认为三个“演员”分别就是电压、电流、和电阻,而一个“舞台”就是电路图。这些精彩的节目有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伏安法测电阻,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等等。接着学生又纷纷思考这些实验内容的器材,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等。整堂课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试想,如果教师上课时不考虑提出问题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按常规这样提问“同学们,请你回忆一下,电学都有哪些主要内容呢?”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太空洞,主线不明确,教学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3.提出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面向全体。
  作为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善于提出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鼓励有不同层次的回答,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都能在课堂提问中展现出自己的心智。如,“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有什么异同”等不同类型的问题应该合理分配给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让每个学生都有言说的机会,获得成就感;对同一问题鼓励有不同的回答,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各有所获。例如,关于“沸腾”这一节的教学,课前我给学生设计了三个问题:①水沸腾前和沸腾后都有气泡产生,它们有什么不同(准备请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②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水沸腾图像(准备请基础一般的同学画);③水沸腾的过程中,必须从外界环境中吸收到热,可温度却没再继续升高,而是保持不变,那么沸水吸收来的热用来干什么了(准备请基础较好的同学来回答)?这里,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深浅因人而异,兼顾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把A、B、C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应地提问给A、B、C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是的,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才是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教师提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激发学生自主地发问。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效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许志《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汪维成《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中学教学参考 理科版》2009年12期
  [3]耿书丽《避免课堂失误的50个细节》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