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数学活动课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作者】 罗 梅

【机构】 广西省合浦县白沙镇油行小学



【正文】


      “创新是民族不竭的动力”、“创新意识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创新动机,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结合数学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的好奇心
  在活动课教学中,要慨括具体活动内容构建引发兴趣的各种情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亲切,富于情趣,又激发学生的未知欲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求得最佳教学效果。例如,在“神奇的两位数”这节活动课中,我结合生活中学生所见所闻的电视广告:“我很神奇的,只要你打电话来,我就知道你心里想什么。”然后引出:“老师也很神奇,你们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然后乘167,再加上2500,把结果告诉给我,我就知道你们心里想的是什么数,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跃跃欲试,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这种好奇心就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二、 联系生活,在探究新知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是要把学生的思维从老框框中解放出来,去打开思维的闸门,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操作、去想象,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如在学习“归一问题”前,先设计这样一个情境:造纸厂招聘一名质检员,要求知用一把直尺量出一张32k白纸的长、宽和厚度,请同学们一起去应聘,看哪些同学能被聘用。然后每人发一张纸,让他们量,一会儿长、宽都量出来了,可是厚度量来量去就是量不出来。可不可以另劈路径呢?让学生互相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想法千奇百怪,有的说用特殊的尺去量;有的说将纸叠起来,最后除以张数;有的说将纸对折多次,量出的结果再除以层数等等。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掌握了“归一问题”的特征,学会了解答“归一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 开拓空间,在合作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讨论是创造的助产医生,它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信息多向交流,有助于开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把握好讨论时机,那么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中,教师先出示6根小棒,拼了两个正三角形,教师问学生:“能不能少用一根小棒搭两个三角形呢?”学生通过拼拼想想,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了。老师又问:“为什么可以节省一根小棒呢?”学生争着回答:“因为两个三角形有条边合用了一根小棒。”教师接着又要求学生试着用7根小棒拼3个三角形。学生在拼拼想想的过程中逐渐悟出一个道理:凡合用一条公共边的,就可以少用一根小棒;合用两条公共边的,就可以少用两根小棒;合用的边越多,用的小棒就越少。教师这样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举一反三,从而发现规律,萌发创造的灵感。
  总而言之,学生的智力发展是有很大潜力的,只要我们善于启发诱导,及时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创新,他们的创造潜力就能开发,素质就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