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磨刀不误砍柴工,历史复习讲方法

【作者】 沈 洁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0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总结引导学生高效复习,提高历史学习效率。
【关键词】读教科书;制表图示;史论相结合;知古鉴今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的历史教学已经稳步纳入到中考范围,在历史教学中除了教师用心备好课,让同学们觉得学史有趣有用外,在备考复习中,教师同样担负着引导学生高效复习的重任,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总结,现将历史复习的方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第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历史基础知识。这里说的读书,主要指的是读教科书。同学们在学习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讲完课,上课听了,笔记也认真记录了,课下进行复习时,一遍又一遍的看书,翻开书时好像都明白,合上书又说不清知识的一二三。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会读书或不完全会读书。因此,历史学科复习时首先要学会读书,认真读书,理解教材,提高阅读能力,或者说自学能力。因为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观察、分析、思维活动都是在阅读中进行的,学会读书,是掌握知识的第一步。历史基础知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史实性基础知识,一类是理论性基础知识。史实性基础知识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名物、典章、制度等。理论性基础知识包括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更、阶级斗争的状况、社会制度的演进以及上述几方面的相互关系等。而这些知识又是有五个要素构成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评价。学生在平时的上课中,可能对于一些历史知识并没有进行真正的消化吸收,只有用过阅读教材了解这些特点,循着这些特点去学习,才能逐步钻进去窥见生动活泼的历史画卷的奥秘,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根据这些特点,吸收到丰富的文化营养。复习中对书本知识完成了“由薄变厚”,掌握了大量信息,为今后的答题奠定基础。
  其次,要注意做到新旧知识的衔接,学习每一段内容,要注意研究编、单元、章、节、目的标题,掌握它们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标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历史知识连成系统。要思考它于旧知识有什么区别,要把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思考,了解它们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以及与前后史实的联系。这样一边整理一边学习,就会逐步理清历史线索,弄清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具有规律性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时,学生在试题中遇到这样的问题:“旧中国有海无防,新中国为什么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同学们有的说出旧中国的政府腐败,有的说到军队落后,可是唯独忘记了我们在讲述《鸦片战争》一课时,清楚地提到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具体在政治上讲述了清政府的腐败,经济的落后,军备的废弛。联系到八年级上册的知识,才能明确分析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新中国政治上独立自主,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提高,使我们的海防得以巩固。再如学习《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时,涉及到台湾问题的由来,这就需要同学们结合七年级和以前学过的内容来梳理,三国时,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隋朝时称台湾为琉球,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河流求,清朝设置台湾府管辖台湾,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割走台湾,直到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复,再到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战败退往台湾,由此造成台湾问题的现状。运用旧知识引导新知识的学习和复习西安的日益关键。
  第三,要采取制表图示的学习方法。 历史基础要素较繁杂,在时间上,要能记住每个朝代的起止年代、重要历史人物的产生年代或一个统治者的在位时间等,能计算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距今有多少年;在地点上,要能识别中国历史地图上的重要山脉、河流及其流向,识别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能掌握、描出国家的疆域以及农民起义的进军路线,能读懂教科书的插图等。至于人物事迹、事件内容及其历史评价等要素就更为繁杂。要把握这些繁杂的内容,先要一段一段阅读、理解,然后还要把消化了的历史知识概括、归纳、整理,制成历史朝代演变表、历史事件比较表、重要年代关系等等,这样才能把课本上的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设计图表的过程是:先画草图,将教材的内容加以简化浓缩,然后再从草图中去掉次要因素和次要联系,这样就可以以简驾繁,一目了然。这种列表图示法,可以使历史知识经过消化,达到简化、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比较分析,从中明晰地看出历史的总体发展趋势。利用图表进行历史复习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如在讲述八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的成就》时我采用表格形式让学生进行列表复习,表格中涉及到两弹一星技术,航天航空技术,载人飞船技术,农学成就,高科技发展计划,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领域,学生通过这中复习方式,很快的一下掌握了两科的历史学习内容。再如讲述《钢铁长城》一课时,涉及到海军,空军,陆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这是女同学不太感兴趣的内容,所以复习起来很枯燥,我通过设计表格,内容按照时间沿革包括陆军的创立时间,发展概况,海军的创立时间,发展概况,空军的创立时间,发展概况,战略导弹部队的创立时间,发展概况让同学们自己梳理线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总结八年级下册外交发展的历程中,我以时间为顺序设计了五十年代外交事业的发展,包括建国初美国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三件外交大事,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七十年代外交三件大事,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新时期外交三件大事,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总结新时期外交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长。
  第四,要采取史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学会论从史出。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找出课文中的主要史实和基础结论,找出课文中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它的主要事迹,并对它做出基本的正确评价。在讲述《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课时,讲述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这就要引导学生从一月风暴,二月抗争,四五运动等事件中评价两个反革命集团,认识文化大革命带给人们的教训。又如讲到当今海峡两岸的关系问题时,同学们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描述了两岸第三次合作的宏伟蓝图。
  最后,要采取知古鉴今的学习方法。学习历史为的是“古为今用”“知古鉴今”,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要会运用历史知识。这就要求站得高,望得远,发掘的深,要把历史学习与自己的思想实际联系起来。可通过写一些笔记、评论或小论文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这样联系实际,结合现实来学历史,会明确目的、兴趣浓厚,加深对历史事实的理解,逐渐把握历史的真谛。在讲述八年级教材中,学生对李鸿章很感兴趣,一些同学甚至对于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争论不已,我后来选择向孩子们推荐了关于他的人物传记和书籍让同学们通过在图书馆自己查询资料撰写人物评价,并且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是李鸿章,那该如何抉择”经过大家的争论和人物故事的描述,起到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对于这个历史人物的认识变得丰满起来。
  总之,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复习是对已学过知识的温习、巩固、系统和延伸,复习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一个系统提高的过程。复习的任务,包括查缺漏、巩固吸收、系统归纳和浓缩记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历史基础知识,要注意做到新旧知识的衔接,采取制表图示的学习方法,要采取史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采取知古鉴今的学习方法。让同学们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历史复习方法是成功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