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低年级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 张 玲
【机构】 新疆沙湾县第二小学
【正文】
现在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是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因此我们要善于活用和挖掘教材,例如、在一节课将要结束时,不知不觉的把下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是他们能自主的去寻求答案,提前预习新课,或精心设计一些能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引起学生兴趣而又符合学科特点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去解决一些教师安排的跟下面的新课有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前的自学。这种自学不只是让学生把课本看一遍,而应当要求靠动口、动手、动脑,通过阅读课外图文及相关资料,通过自己的查询,甚至通过调查研究才能解决问题的自学。例如:在学习10以内加法之前,我就提前给学生布置了“帮妈妈买东西”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双休日和家长逛超市的时候,用十元钱买二样商品,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单独付款,并把付款小票带来。上这节课时,气氛异常热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想说说自己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然后我稍作归纳,将各种结果写在黑板上,再铺以一些小实物,如塑料棒、卡通图片等,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方法。最后我出几个练习题,再加以巩固。这节课我觉得我教的很轻松,学生们学的特高兴。
二、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生思维能力尚处在低水平阶段,控制能力也较薄弱,因此,只靠课前的训练还不够,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要使课堂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场所,学生的年纪小,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都还需完善。而合作学习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交流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并会对别人的见解发表自己见解或修正意见,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了一定的进步。比如:在学习“认识时间”这课时,“认识整时”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知识,是他们的年龄还达不到真正理解的知识,所以这个知识也是一个重难点,但是我并没有去教学生?,而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说一说你所认识的钟面”、“你是怎么认出这个时间的,告诉大家好吗?”。在互相交流、合作的基础上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提出不同问题的机会,注意生生、师生之间的多项交流,集中大家的智慧,让会的帮不会的,尊重学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循序渐进,拓展思维空间
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如:“这位同学的题目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6+6+6+6+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6×4+4 (2)6×5-2,出乎我意料的一个同学却是做7×4。我热情表扬他大胆创新,同学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不知不觉地参与辩论。此时全班的同学学习热情及课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学生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各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不但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独立性。
四、体验成功,保持学习动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藿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满足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欲望,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因为这种成功的情感体验能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促进学生一次又一次探究新天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的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儿童兴趣盎然地在一次追求成功的乐趣。我在一年级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和设计了很多新颖有趣的游戏与竞争活动,如: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浇开数学知识花、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小小邮递员、速算接力赛、摘仙桃等等。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在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尽可能创造各种条件,为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虽然学生们还小,但还是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在现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的学习都是终身的学习,而自学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如何“会学”,这样会让学生的一生受益。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平时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几点做法,谈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课前铺垫,激发学习兴趣现在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是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因此我们要善于活用和挖掘教材,例如、在一节课将要结束时,不知不觉的把下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是他们能自主的去寻求答案,提前预习新课,或精心设计一些能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引起学生兴趣而又符合学科特点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去解决一些教师安排的跟下面的新课有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前的自学。这种自学不只是让学生把课本看一遍,而应当要求靠动口、动手、动脑,通过阅读课外图文及相关资料,通过自己的查询,甚至通过调查研究才能解决问题的自学。例如:在学习10以内加法之前,我就提前给学生布置了“帮妈妈买东西”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双休日和家长逛超市的时候,用十元钱买二样商品,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单独付款,并把付款小票带来。上这节课时,气氛异常热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想说说自己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然后我稍作归纳,将各种结果写在黑板上,再铺以一些小实物,如塑料棒、卡通图片等,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方法。最后我出几个练习题,再加以巩固。这节课我觉得我教的很轻松,学生们学的特高兴。
二、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生思维能力尚处在低水平阶段,控制能力也较薄弱,因此,只靠课前的训练还不够,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要使课堂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场所,学生的年纪小,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都还需完善。而合作学习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交流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并会对别人的见解发表自己见解或修正意见,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了一定的进步。比如:在学习“认识时间”这课时,“认识整时”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知识,是他们的年龄还达不到真正理解的知识,所以这个知识也是一个重难点,但是我并没有去教学生?,而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说一说你所认识的钟面”、“你是怎么认出这个时间的,告诉大家好吗?”。在互相交流、合作的基础上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提出不同问题的机会,注意生生、师生之间的多项交流,集中大家的智慧,让会的帮不会的,尊重学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循序渐进,拓展思维空间
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如:“这位同学的题目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6+6+6+6+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6×4+4 (2)6×5-2,出乎我意料的一个同学却是做7×4。我热情表扬他大胆创新,同学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不知不觉地参与辩论。此时全班的同学学习热情及课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学生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各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不但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独立性。
四、体验成功,保持学习动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藿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满足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欲望,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因为这种成功的情感体验能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促进学生一次又一次探究新天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的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儿童兴趣盎然地在一次追求成功的乐趣。我在一年级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和设计了很多新颖有趣的游戏与竞争活动,如: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浇开数学知识花、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小小邮递员、速算接力赛、摘仙桃等等。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