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史 琳
【机构】 贵州省纳雍县董地中学
【正文】
(一)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历史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既有纵向的,又有横向的,它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信息世界,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知识复合体,历史教学内容的偏多偏难和教学面面俱到,容易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厌学情绪。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类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历史教师将多媒体引入历史课堂,对反映历史文物遗址或有关历史过程的图片、进行编辑,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这样学生可观看到许多形象、直观的历史材料,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复原历史形象的原貌,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逼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当时的历史景象,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课堂知识容量,拓展知识面,创设最佳教学环境和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消除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是闪烁着智慧火花与艺术之美的课堂,是挑战传统教学的课堂,是学生乐学和自主探究的课堂,是将现代教育理论与先进教育技术相互渗透的课堂。它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彰显教师主导的魅力,实现教师、学生和计算机三方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
(二)跨越时空局限,调动学生积极性
历史的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是历史学科的一个最显著和最根本的特点,教师无法通过实验去重现,更无法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但历史又是具体、生动、形象的。不管教师具有多么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可能使学生的脑海中产生真实的历史表象;要在课堂教学中,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是不可能实现大容量信息传播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记忆和消化,造成死记硬背,并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从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入手,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兴趣的激发,产生更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多媒体教学将本来已过去的抽象的历史事实,在保证历史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利用投影、声影、屏幕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动态演示,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直观地把历史展现给学生,不仅形式多样化,且新颖、独特,易吸引学生注意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又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使教与学成为有机整体。实现初中历史学科特征与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完美“对接”。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视频,展示文字史料,出示历史图片,再现历史场景,使书本知识由遥远陌生变得贴近熟悉,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引导学生建构历史人物角色,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自然而然地步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通过内心的情感体验、角色的建构,去掌握历史、感悟历史、品味历史。
二、多媒体教学在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诚然,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凡事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
多媒体教学主要用来解决一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比较棘手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多媒体只是一个中介,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效果而借助的一种手段。我们不是单纯地为使用新技术才使用,而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进行全盘的考虑,既要备教材,也要备方法和手段,既要驾驭教材,还要驾驭这些技术和手段,在教学关系上,学生、教材、教具、教师等这些因素中,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所在,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要加强教师的引导、指导和辅导,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接受信息为初衷。不能让其喧宾夺主,代替教师。倘若过度的依赖于多媒体,会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模糊,抑制课堂正常的教学氛围,使教师成为信息技术的奴仆。总之,多媒体的使用要以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出发点。
(二)合理灵活的教学内容,朴素简练的设计装饰
在教学课件的处理上,假如教师将设计好的板书输入电脑,然后按照教学步骤将这些内容逐一复现,这无疑是以教师的主观意识来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不能逾越板书限制,不仅使学生产生一种思维惰性,而目也与提倡的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南辕北辙,因此一定要避免板书式的课件,灵活涉及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在课件的背景及插入图片、音乐方面,应尽量简洁明快,切入点恰如其分,做到给学生舒服、自然、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切忌因过分花哨而干扰学生的注意力。简言之,课件的作用是服务于课堂教学内容的。
总的来说,要使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结合到达完美的境地,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十分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初中历史教学中,材料的优化选择多种多样,一些抽象的、客观的材料,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出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经典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教育领域,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就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应用,谈几点认识。
一、多媒体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的作用(一)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历史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既有纵向的,又有横向的,它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信息世界,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知识复合体,历史教学内容的偏多偏难和教学面面俱到,容易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厌学情绪。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类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历史教师将多媒体引入历史课堂,对反映历史文物遗址或有关历史过程的图片、进行编辑,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这样学生可观看到许多形象、直观的历史材料,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复原历史形象的原貌,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逼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当时的历史景象,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课堂知识容量,拓展知识面,创设最佳教学环境和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消除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是闪烁着智慧火花与艺术之美的课堂,是挑战传统教学的课堂,是学生乐学和自主探究的课堂,是将现代教育理论与先进教育技术相互渗透的课堂。它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彰显教师主导的魅力,实现教师、学生和计算机三方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
(二)跨越时空局限,调动学生积极性
历史的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是历史学科的一个最显著和最根本的特点,教师无法通过实验去重现,更无法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但历史又是具体、生动、形象的。不管教师具有多么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可能使学生的脑海中产生真实的历史表象;要在课堂教学中,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是不可能实现大容量信息传播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记忆和消化,造成死记硬背,并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从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入手,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兴趣的激发,产生更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多媒体教学将本来已过去的抽象的历史事实,在保证历史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利用投影、声影、屏幕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动态演示,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直观地把历史展现给学生,不仅形式多样化,且新颖、独特,易吸引学生注意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又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使教与学成为有机整体。实现初中历史学科特征与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完美“对接”。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视频,展示文字史料,出示历史图片,再现历史场景,使书本知识由遥远陌生变得贴近熟悉,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引导学生建构历史人物角色,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自然而然地步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通过内心的情感体验、角色的建构,去掌握历史、感悟历史、品味历史。
二、多媒体教学在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诚然,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凡事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
多媒体教学主要用来解决一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比较棘手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多媒体只是一个中介,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效果而借助的一种手段。我们不是单纯地为使用新技术才使用,而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进行全盘的考虑,既要备教材,也要备方法和手段,既要驾驭教材,还要驾驭这些技术和手段,在教学关系上,学生、教材、教具、教师等这些因素中,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所在,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要加强教师的引导、指导和辅导,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接受信息为初衷。不能让其喧宾夺主,代替教师。倘若过度的依赖于多媒体,会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模糊,抑制课堂正常的教学氛围,使教师成为信息技术的奴仆。总之,多媒体的使用要以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出发点。
(二)合理灵活的教学内容,朴素简练的设计装饰
在教学课件的处理上,假如教师将设计好的板书输入电脑,然后按照教学步骤将这些内容逐一复现,这无疑是以教师的主观意识来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不能逾越板书限制,不仅使学生产生一种思维惰性,而目也与提倡的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南辕北辙,因此一定要避免板书式的课件,灵活涉及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在课件的背景及插入图片、音乐方面,应尽量简洁明快,切入点恰如其分,做到给学生舒服、自然、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切忌因过分花哨而干扰学生的注意力。简言之,课件的作用是服务于课堂教学内容的。
总的来说,要使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结合到达完美的境地,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十分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