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

【作者】 易纯刚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飞龙镇小学



【正文】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影响他们有效学习的重要变量;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同他们的“智慧因素”一起,决定着学习的成败,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为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数学这门学科与其它学科比较更是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起来更是没兴趣,更莫说有积极性了。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谈几点看法。

  一、明确学习目的诱发学习动机
  对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目的意义教育,让学生知道它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数学不一定要当数学家,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培养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的方式。它对人的思维、分析、推理、创新、归纳、计算等能力都有好处。学生将来出身社会后,也许很少用到数学某个公式或定理,但是数学的方法,确终身有用。这些意义学生真正理解和内化了,它会在学习数学中持久稳定地产生推动作用。但是就学生在数学课堂情境中的具体内容的学习来说,只有当抽象意义上的学习必要性和重要性,同当下就学习数学内容的具体意义相联系的时候,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才能成为激发学习数学积极性的诱因,才能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有一教师与学生打赌:一天中你不用数学行吗?结果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面对反方的同学,有同学提出:早上你起床不看钟行吗?你吃早餐吃几个馒头、几个包子,用多少钱不用数学行吗?打电话你不用数字行吗?看电视时你不用数字行吗?……结果反方连连被问倒,终于服输了。因为他们发现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真正地感受到了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中间。通过这场辩论会,将长久激起学生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带来的兴奋和鼓舞是巨大的。作家高尔基说:“就是对自己的一个小小胜利,也能使人坚强许多。”获得成功,特别是战胜自我以后的每一点进步,都会深刻地影响人的后继行为和精神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给于“学习者取得成功的欢乐”,看着是“教育工作者的头一条金斗玉律”。他告诉教育工作者:“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数学教学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成功的机会,特别关注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发现他们有最微小的进步,都要肯定、鼓励,这样的肯定、鼓励将会使他们兴奋,将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将会使他们学习成功。如某学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小强,他从一年级到现在数学考试都都没超过30分,大家都认为他是智力差、低能儿。可是上期刚接该班数学课的老师没有放弃他,经常与他谈心,交流思想,发现他对学习数学没兴趣,更莫谈有积极性了,于是对他创造成功机会,让他做一些较浅的题,一旦发现他做对了,就在全班表扬他,就这样在成功的鼓舞作用下,他对数学有兴趣了,有积极性了,更是认真学习,上期期末考试考了70多分,在班上还是中上成绩了。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英国教育家柏西布克说:“一名教师,你首要的紧迫任务就是要去创造一种吸引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及和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就像向大海里投了一粒石子,它能泛起学生头脑思考的波澜,久久地在学生的头脑里荡漾。因此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就会随着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断地思索下去。如小学数学教材西师版三年级(下)中《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我们刚刚复习了面积单位就向学生提出:要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是否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又如小学数学教材西师版六年级(上)中《圆的面积》,我们复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就向学生提出:如果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分后,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这样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产生兴趣,积极努力的学习中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调节课堂气氛激活学习思维
  有学者把课堂气氛表现分为三种:一是积极的,二是消极的、三是反抗的。所有研究都指出:那种积极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气氛,会导致学生更多的努力和创造性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高,学习的效率也会最高。
  形成积极和谐大的数学课堂气氛,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数学教师的领导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下,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互相鼓励、独自承担某些责任,不论教师在不在课堂,都能自觉学习。在专断的领导方式下,学生学习数学会产生较高水平的挫折,课堂气氛是紧张的、沉闷的,并对教师产生反感。教师在纪律较好,活动性较强,教师不在纪律涣散,学习气氛低落,学习效率低下。放任自流的领导方式导致学生学习数学不稳定,纪律松弛,没有合作,推卸责任,不知道学什么,该怎样学,学习效率极低。因此数学教师要做到民主、互相理解、互相悦纳的支持型课堂气氛,使学生浓兴趣、高积极性地学习。
  总之,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学习内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