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议论文例证后如何分析
【作者】 沈 丹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
【正文】 1l、例后假设
即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 叙述完一个事例之后,就得出了结论,使事例和结论之间衔接不紧凑,结论也显得太突兀。此时,在得出结论之前要进行假设性分析。
王羲之从小就立志要做书法家,他九岁就开始练字,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最终练就一手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论点:立志)
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常用引导词: “假如不这样”“试想” “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 、“假使…那就……”。
2、例前、例后评论
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密切所举例子和观点的关系,或为了突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要对其进行评论。
古来圣贤,不乏落寞失意之人,只因他们在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污浊社会中能够坚守自己的心灵,坚守自己的追求,不为他物所主导。于是成就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充实与幸福;成就了欧阳修于深山与民同乐的高洁情怀,成就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往事如烟话沧桑,相信在抵过千百般困难后,他们叩问心灵,会振臂齐呼:“我愿意!”(高考满分作文《叩问心灵》)
有了例前、例后的评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得以充分揭示,使事例和观点关系更加密切。
3、例后比较
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能够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或拿所叙事例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比较,突显写作的目的。
(1)列举相同的例子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曹雪芹悼红轩中批阅十载成就千古奇书;齐白石老人印章的遒劲功底是从前不分昼夜千刻万磨练就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有达芬奇幼时画鸡蛋的刻苦……大凡拥有极高艺术造诣的人,其出神入化的表现力皆来自于踏实的功底。因此,可以说,艺术殿堂精美的纹饰是用踏实雕刻成的。(论点:踏实)
画线句子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2)列举古今的事例分别对比分析。如下: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先对应所叙事例展开议论)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再联系现实进行对比)
(3)亦可列举两个正反不同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个例分析。如下:曾经,驰骋战场,震慑欧洲大陆的拿破仑对身边的人说“我的一生从没有过快乐的一天。”而自幼生活在黑暗的无声世界里的海伦·凯勒却说“我热爱这个世界,生活是如此美好。”一位战功赫赫的君主他不曾幸福快乐,而又聋又哑的盲人凯勒却如此幸福,为何?原因在于前者他虽然取得了辉煌,但他忘记了太多人性的温暖,而是将敌人的伤害,战争的苦痛铭记于心,所以他背负着太多怨气和怒火去奴役他的臣服者,最终被流放孤岛;而海伦·凯勒忘记了命运给她的苦痛和不公待遇,在短暂的生命里,她铭记住身边的鸟语花香,铭记了父母老师给予她的爱和温暖,因而她是幸福的。(正反对比)
4、例后设问
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一生风华绝代,誉响全球,然而她临死前却自责与悔恨于对子女的疏忽。陆游心怀天下,悲悯苍生,时刻吟唱“此身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却痛苦萦心,无法自释;孟夫子虽能“红颜弃轩冕,白首入松云”,却也叹恨于一生碌碌无为,遗憾终老。此乃为何?他们无法做到像苏子般收放自如,不是猛虎的啸叫占满了耳际而不闻花香,即是沉溺于蔷薇的爱抚而难以自拔。我们需时刻在心中摆放天平,保持最真实幸福的自我,即使猛虎因伤痕累累痛苦匍匐也能愈之以花香,即使蔷薇迷醉麻木本心也能怒号以警醒。(湖南2013高考高分作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引领出对事例的分析, 常用引导词:“为什么”“正是因为” “因为……所以……””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
5.例后归纳
即收光聚焦,点材成金。将所有材料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凝炼成一个鲜明的观点或发人深省的问题,进而深化全文的意旨,使文章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例如: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靠着弟弟接济;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这些历史名人都饱受贫苦的困扰,也正是幼时的贫困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使他们更积极地去改变现状,最终成就别样人生。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总之,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事实论据与道理阐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综合运用并恰当分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即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 叙述完一个事例之后,就得出了结论,使事例和结论之间衔接不紧凑,结论也显得太突兀。此时,在得出结论之前要进行假设性分析。
王羲之从小就立志要做书法家,他九岁就开始练字,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最终练就一手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论点:立志)
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常用引导词: “假如不这样”“试想” “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 、“假使…那就……”。
2、例前、例后评论
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密切所举例子和观点的关系,或为了突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要对其进行评论。
古来圣贤,不乏落寞失意之人,只因他们在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污浊社会中能够坚守自己的心灵,坚守自己的追求,不为他物所主导。于是成就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充实与幸福;成就了欧阳修于深山与民同乐的高洁情怀,成就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往事如烟话沧桑,相信在抵过千百般困难后,他们叩问心灵,会振臂齐呼:“我愿意!”(高考满分作文《叩问心灵》)
有了例前、例后的评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得以充分揭示,使事例和观点关系更加密切。
3、例后比较
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能够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或拿所叙事例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比较,突显写作的目的。
(1)列举相同的例子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曹雪芹悼红轩中批阅十载成就千古奇书;齐白石老人印章的遒劲功底是从前不分昼夜千刻万磨练就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有达芬奇幼时画鸡蛋的刻苦……大凡拥有极高艺术造诣的人,其出神入化的表现力皆来自于踏实的功底。因此,可以说,艺术殿堂精美的纹饰是用踏实雕刻成的。(论点:踏实)
画线句子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2)列举古今的事例分别对比分析。如下: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先对应所叙事例展开议论)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再联系现实进行对比)
(3)亦可列举两个正反不同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个例分析。如下:曾经,驰骋战场,震慑欧洲大陆的拿破仑对身边的人说“我的一生从没有过快乐的一天。”而自幼生活在黑暗的无声世界里的海伦·凯勒却说“我热爱这个世界,生活是如此美好。”一位战功赫赫的君主他不曾幸福快乐,而又聋又哑的盲人凯勒却如此幸福,为何?原因在于前者他虽然取得了辉煌,但他忘记了太多人性的温暖,而是将敌人的伤害,战争的苦痛铭记于心,所以他背负着太多怨气和怒火去奴役他的臣服者,最终被流放孤岛;而海伦·凯勒忘记了命运给她的苦痛和不公待遇,在短暂的生命里,她铭记住身边的鸟语花香,铭记了父母老师给予她的爱和温暖,因而她是幸福的。(正反对比)
4、例后设问
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一生风华绝代,誉响全球,然而她临死前却自责与悔恨于对子女的疏忽。陆游心怀天下,悲悯苍生,时刻吟唱“此身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却痛苦萦心,无法自释;孟夫子虽能“红颜弃轩冕,白首入松云”,却也叹恨于一生碌碌无为,遗憾终老。此乃为何?他们无法做到像苏子般收放自如,不是猛虎的啸叫占满了耳际而不闻花香,即是沉溺于蔷薇的爱抚而难以自拔。我们需时刻在心中摆放天平,保持最真实幸福的自我,即使猛虎因伤痕累累痛苦匍匐也能愈之以花香,即使蔷薇迷醉麻木本心也能怒号以警醒。(湖南2013高考高分作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引领出对事例的分析, 常用引导词:“为什么”“正是因为” “因为……所以……””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
5.例后归纳
即收光聚焦,点材成金。将所有材料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凝炼成一个鲜明的观点或发人深省的问题,进而深化全文的意旨,使文章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例如: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靠着弟弟接济;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这些历史名人都饱受贫苦的困扰,也正是幼时的贫困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使他们更积极地去改变现状,最终成就别样人生。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总之,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事实论据与道理阐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综合运用并恰当分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