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绘画创造力
【作者】 蔺艳红
【机构】 山东省沾化区富源街道办事处第一小学
【摘要】幼儿期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时期,也是由再造想象逐步向创造想象发展的时期。幼儿在进行内容丰富的绘画活动中,有很多机会需要用想象进行创造,他们在欣赏创作绘画的过程是想象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关键词】幼儿;绘画;兴趣
【正文】
心理学家康定斯基曾经感慨的说:“儿童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处所构造的形式,岂不要比那些希腊式的模仿作品更富有创造性吗?”的确,幼儿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我们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非常重要。
幼儿期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时期,也是由再造想象逐步向创造想象发展的时期。幼儿在进行内容丰富的绘画活动中,有很多机会需要用想象进行创造,他们在欣赏创作绘画的过程是想象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有意识地激发鼓励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那么幼儿的艺术素养就会得到提高,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均衡的发展。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呢?
一、以游戏为载体,激发幼儿绘画活动的兴趣,是培养创造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支持幼儿活动的进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采用游戏式教学方法将美术教学活动融入游戏中,幼儿充满了兴趣,为其在美术活动中尽情的创造提供了前提条件。游戏中有趣的情节,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满足随意遐想的可能。
二、激发幼儿思维,提高儿童作画兴趣
教师的教导态度应当是和蔼可亲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要根据幼儿的知识、能力、水平,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尤其要把握好提问的坡度和办法,不断提出问题,教师的提问要优先考虑非唯一答案的问题,要能激励学生的思维。
基于这一原理,教师在绘画教学活动中激发儿童作画兴趣应做到:
1、激化表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启发幼儿联系已有的感情经验,随着绘画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入绘画的意境。
运用语言创设情景,如:在画春天的景色时,教师启发引导幼儿从天空、树木、花草上寻找春天已来到人间的消息,使幼儿仿佛感受到太阳暖暖地照着大地感觉;使幼儿仿佛看到微风轻轻吹过杨柳树,柳枝长出了嫩嫩的细芽;小草茁壮成长花儿吐出了花苞等等情感体验。老师在启发幼儿的时候,不要急于画出来,而是用形象化的语言让孩子借助想象的翅膀,在脑海里展现出一幅诗情画意般的春天的景色,也可让幼儿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这样幼儿才能画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感受。
另外,还需要老师善于与幼儿一起欣赏美的事物,积累丰富的表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及亲身的活动,幼儿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这就为其愉悦的心情,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其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智慧的源泉。
2、创设绘画活动中的创造性的氛围和条件,提供恰当的绘画材料,为幼儿发挥想象力提供条件。
良好的创造教育氛围和条件,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幼儿绘画创造能力的发展创设条件,促其产生。在活动室的适当位置,有意选择摆设一些儿童喜欢的玩具(结构简单的),最好在四周再添加一些背景,目的是尽可能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逼真的情景。
三、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是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基础
(一)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首先,我们创设具有艺术氛围的活动环境,增强艺术感染力,引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我们在教室里展示优秀绘画作品、陈设名画、布置艺术装饰品,使幼儿在艺术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心理环境。
教师和蔼的语言、文雅的举止,能使幼儿消除活动中的紧张心理。我们顺应幼儿需要,以鼓励为主,重视每个孩子的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更加喜爱绘画活动。
我们还根据幼儿的需要随机调整活动计划和内容,给予幼儿灵活机动的引导。为幼儿提供“自由画”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毫无拘束地以独特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创作,启发他们去发现、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潜能。
四、正确认识和评价儿童绘画
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要知道,儿童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产物,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能坐下来画三五分钟已算不错了,这时教师不断以各种形式鼓励他们迈出可喜的一步,口头表扬、奖小五星、奖小礼物等,即使进步较慢的孩子,也会有优点有成绩,哪怕是一点点,也进行大大的鼓励,然后善意地提出一些建议,如对小班小孩子说“画得真有趣”、“与别人不一样”,或者说:“如果怎么怎么样就更好了。”千万不能打击幼儿的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树立起自信心使其创作的积极性更高涨、更来劲,画面效果更好。
美术教师应该牢记,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去发现美、欣赏美、并为我们的世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儿童美术教育的功能,从艺术学的角度来看,在于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性,引导儿童审美观的发展。在绘画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既要遵循一定的创造教育原理,又要发挥绘画活动本身对创造力培养的特殊作用。幼儿期是绘画能力发展的黄金时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抓住有利时机,给幼儿创设条件,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让孩子在想象的天空里自由地翱翔。
总之,幼儿正处在创造和发展的初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能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平常事物中的美,去探究了解我们的孩子,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去看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智慧和美的艺术品,才可以让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绘画空间里自由想象、大胆创造,画出一片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天空,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
参考文献:
[1]吴洪成 《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河北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家康定斯基曾经感慨的说:“儿童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处所构造的形式,岂不要比那些希腊式的模仿作品更富有创造性吗?”的确,幼儿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我们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非常重要。
幼儿期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时期,也是由再造想象逐步向创造想象发展的时期。幼儿在进行内容丰富的绘画活动中,有很多机会需要用想象进行创造,他们在欣赏创作绘画的过程是想象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有意识地激发鼓励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那么幼儿的艺术素养就会得到提高,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均衡的发展。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呢?
一、以游戏为载体,激发幼儿绘画活动的兴趣,是培养创造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支持幼儿活动的进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采用游戏式教学方法将美术教学活动融入游戏中,幼儿充满了兴趣,为其在美术活动中尽情的创造提供了前提条件。游戏中有趣的情节,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满足随意遐想的可能。
二、激发幼儿思维,提高儿童作画兴趣
教师的教导态度应当是和蔼可亲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要根据幼儿的知识、能力、水平,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尤其要把握好提问的坡度和办法,不断提出问题,教师的提问要优先考虑非唯一答案的问题,要能激励学生的思维。
基于这一原理,教师在绘画教学活动中激发儿童作画兴趣应做到:
1、激化表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启发幼儿联系已有的感情经验,随着绘画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入绘画的意境。
运用语言创设情景,如:在画春天的景色时,教师启发引导幼儿从天空、树木、花草上寻找春天已来到人间的消息,使幼儿仿佛感受到太阳暖暖地照着大地感觉;使幼儿仿佛看到微风轻轻吹过杨柳树,柳枝长出了嫩嫩的细芽;小草茁壮成长花儿吐出了花苞等等情感体验。老师在启发幼儿的时候,不要急于画出来,而是用形象化的语言让孩子借助想象的翅膀,在脑海里展现出一幅诗情画意般的春天的景色,也可让幼儿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这样幼儿才能画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感受。
另外,还需要老师善于与幼儿一起欣赏美的事物,积累丰富的表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及亲身的活动,幼儿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这就为其愉悦的心情,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其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智慧的源泉。
2、创设绘画活动中的创造性的氛围和条件,提供恰当的绘画材料,为幼儿发挥想象力提供条件。
良好的创造教育氛围和条件,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幼儿绘画创造能力的发展创设条件,促其产生。在活动室的适当位置,有意选择摆设一些儿童喜欢的玩具(结构简单的),最好在四周再添加一些背景,目的是尽可能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逼真的情景。
三、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是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基础
(一)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首先,我们创设具有艺术氛围的活动环境,增强艺术感染力,引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我们在教室里展示优秀绘画作品、陈设名画、布置艺术装饰品,使幼儿在艺术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心理环境。
教师和蔼的语言、文雅的举止,能使幼儿消除活动中的紧张心理。我们顺应幼儿需要,以鼓励为主,重视每个孩子的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更加喜爱绘画活动。
我们还根据幼儿的需要随机调整活动计划和内容,给予幼儿灵活机动的引导。为幼儿提供“自由画”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毫无拘束地以独特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创作,启发他们去发现、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潜能。
四、正确认识和评价儿童绘画
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要知道,儿童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产物,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能坐下来画三五分钟已算不错了,这时教师不断以各种形式鼓励他们迈出可喜的一步,口头表扬、奖小五星、奖小礼物等,即使进步较慢的孩子,也会有优点有成绩,哪怕是一点点,也进行大大的鼓励,然后善意地提出一些建议,如对小班小孩子说“画得真有趣”、“与别人不一样”,或者说:“如果怎么怎么样就更好了。”千万不能打击幼儿的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树立起自信心使其创作的积极性更高涨、更来劲,画面效果更好。
美术教师应该牢记,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去发现美、欣赏美、并为我们的世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儿童美术教育的功能,从艺术学的角度来看,在于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性,引导儿童审美观的发展。在绘画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既要遵循一定的创造教育原理,又要发挥绘画活动本身对创造力培养的特殊作用。幼儿期是绘画能力发展的黄金时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抓住有利时机,给幼儿创设条件,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让孩子在想象的天空里自由地翱翔。
总之,幼儿正处在创造和发展的初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能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平常事物中的美,去探究了解我们的孩子,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去看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智慧和美的艺术品,才可以让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绘画空间里自由想象、大胆创造,画出一片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天空,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
参考文献:
[1]吴洪成 《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河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