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少年王勃》教案
【作者】 万方喜
【机构】 湖北省建始县官店镇鱼精小学
【正文】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认识两个多音字,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秀美、壮观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滕王阁和少年王勃的资料。课前预习。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认识两个多音字“都”“长”,根据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这些词语的意思。
2、通过自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这壮观、秀美。感受到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步骤:
一、 激趣,简介腾王阁的资料和介绍王勃
1、 件出示:腾王阁的图片,边出示边讲解。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到一个地方去游玩,看,就是这,这地方叫——腾王阁。这是滕王元婴在洪州任都督时所建,故称为洪府滕王阁。因其雄峙在赣江边上,因而成为游览胜地。从滕王建阁至今的1300多年间,滕王阁可谓多灾多难,历朝历代毁毁建建多达29次,最后一次毁于1926年的兵灾。之所以屡毁屡建,纠其原因,还是因为它的名气太大了,我看到的新阁就是在1989年10月重建的。它尽管高大雄伟,瑰丽绝特,但凭栏远眺,只闻人声鼎沸,市井喧嚣,落霞孤骛,渔舟雁阵早已了无踪迹,昔日滕王阁的景象和魅力只有在王勃的序文中寻觅。有王勃的序文传世,滕王阁世人皆知,屡次重建似在情理之中。一篇序文,传颂千古;一座名楼,天下闻名;序阁传世,全赖一位少年天才的妙笔生花。王勃,14岁的王勃让天下人称颂至今,感叹至今。今天,我们重点的是要来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王勃。)
2、板书课题:少年王勃 顺势教学多音字“少”
3、介绍王勃: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的注音及工具书、字典学习生字词。(给出读书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检查读书
(1)生字词,纠正读音。
南昌 腾王阁 都督 宴会 应邀 野鸭 披着 灿烂 凝望 孤鹜
读 腾王阁序
读词“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
(2)分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然后进行评价。
(3)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分几个自然段?你觉得哪一段最精彩?
三、直奔主题:
1、“同学们读了课文,觉得哪一段最精彩?”
2、可能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指导读,分小组读。)
“这一段里哪些词语能反映王勃的才华特点?”
学生会找出“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
3、 “这些词怎么理解呢?能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吗?”(让学生试着去谈谈自己的理解。这里费时会比较多。如果学生能很好的预习的话,有时间可以让学生把这几个词演一演,以提高学习的气氛,最后再次读文,要求学生对这四个关键词有所侧重。)
四、 以点带面,学习全文,
过渡:王勃“胸有成竹”是因为事先写好的吗?
1、 学生可能会说,“从‘边看边想’一词可以看出王勃并没有事先写好,而是即兴写出来的。”
“那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在‘边看边想’的呢?”(可以顺势引出第三段的学习,知道学生学习第三段。)
2、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写了赣江美丽,迷人的秋景)边读边把描写景色的句子画出来,并轻声读一读。
说说你看到的是一幅怎么样的美景?(学生说)
过渡:这么美的景色,王勃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
(2)结合写景的句子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的意思。(落霞:落日的余晖,灿烂的云霞;齐飞:野鸭在缓缓的飞翔,云霞在轻轻地飘荡;孤鹜:野鸭;秋水共长天一色: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3)理解“凝望”一词。(说明王勃很专心看,认真的看)
3、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王勃能“胸有成竹”的写出这样的诗句是不是他天天站在江边想呀想呀,或者住在江边听别人说的多了,就想出来的?
(2)引出第一段的学习。(学生会很快的找到:路过,“邀请”等词,顺势引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4、过渡: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这一课除了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外,还有哪一段没学啊?(第二段)
(1) 那这一段可不可以不要呢?
(2) 不可以,引导学生读,读中体会,这一段是写事情的起因,不能不要,同时这一段还能突出王勃是众人中的杰出人才。
五、 总结全文
王勃之作用能成为“奇才”是因为什么呢?大家也想成为“奇才”该怎么做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课文后,你对王勃有什么感受?你从什么地方看除王勃是个才华横溢的人?(边读书,边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3、 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4、 在王勃才华横溢的背后,你觉得还有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了解他平时会很好学,并且善于表现自己,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决不强加教师的想法)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三、教学生字。
1、先自学生字,然后同桌互相记忆,看你记住了几个。
2、你认为那几个字容易出错,指出来。讨论交流
3.易错字的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4.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5.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搜集象王勃一样的才敏捷、下笔成文的人。
1、学会生字新词,认识两个多音字,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秀美、壮观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滕王阁和少年王勃的资料。课前预习。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认识两个多音字“都”“长”,根据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这些词语的意思。
2、通过自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这壮观、秀美。感受到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步骤:
一、 激趣,简介腾王阁的资料和介绍王勃
1、 件出示:腾王阁的图片,边出示边讲解。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到一个地方去游玩,看,就是这,这地方叫——腾王阁。这是滕王元婴在洪州任都督时所建,故称为洪府滕王阁。因其雄峙在赣江边上,因而成为游览胜地。从滕王建阁至今的1300多年间,滕王阁可谓多灾多难,历朝历代毁毁建建多达29次,最后一次毁于1926年的兵灾。之所以屡毁屡建,纠其原因,还是因为它的名气太大了,我看到的新阁就是在1989年10月重建的。它尽管高大雄伟,瑰丽绝特,但凭栏远眺,只闻人声鼎沸,市井喧嚣,落霞孤骛,渔舟雁阵早已了无踪迹,昔日滕王阁的景象和魅力只有在王勃的序文中寻觅。有王勃的序文传世,滕王阁世人皆知,屡次重建似在情理之中。一篇序文,传颂千古;一座名楼,天下闻名;序阁传世,全赖一位少年天才的妙笔生花。王勃,14岁的王勃让天下人称颂至今,感叹至今。今天,我们重点的是要来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王勃。)
2、板书课题:少年王勃 顺势教学多音字“少”
3、介绍王勃: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的注音及工具书、字典学习生字词。(给出读书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检查读书
(1)生字词,纠正读音。
南昌 腾王阁 都督 宴会 应邀 野鸭 披着 灿烂 凝望 孤鹜
读 腾王阁序
读词“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
(2)分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然后进行评价。
(3)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分几个自然段?你觉得哪一段最精彩?
三、直奔主题:
1、“同学们读了课文,觉得哪一段最精彩?”
2、可能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指导读,分小组读。)
“这一段里哪些词语能反映王勃的才华特点?”
学生会找出“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
3、 “这些词怎么理解呢?能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吗?”(让学生试着去谈谈自己的理解。这里费时会比较多。如果学生能很好的预习的话,有时间可以让学生把这几个词演一演,以提高学习的气氛,最后再次读文,要求学生对这四个关键词有所侧重。)
四、 以点带面,学习全文,
过渡:王勃“胸有成竹”是因为事先写好的吗?
1、 学生可能会说,“从‘边看边想’一词可以看出王勃并没有事先写好,而是即兴写出来的。”
“那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在‘边看边想’的呢?”(可以顺势引出第三段的学习,知道学生学习第三段。)
2、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写了赣江美丽,迷人的秋景)边读边把描写景色的句子画出来,并轻声读一读。
说说你看到的是一幅怎么样的美景?(学生说)
过渡:这么美的景色,王勃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
(2)结合写景的句子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的意思。(落霞:落日的余晖,灿烂的云霞;齐飞:野鸭在缓缓的飞翔,云霞在轻轻地飘荡;孤鹜:野鸭;秋水共长天一色: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3)理解“凝望”一词。(说明王勃很专心看,认真的看)
3、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王勃能“胸有成竹”的写出这样的诗句是不是他天天站在江边想呀想呀,或者住在江边听别人说的多了,就想出来的?
(2)引出第一段的学习。(学生会很快的找到:路过,“邀请”等词,顺势引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4、过渡: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这一课除了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外,还有哪一段没学啊?(第二段)
(1) 那这一段可不可以不要呢?
(2) 不可以,引导学生读,读中体会,这一段是写事情的起因,不能不要,同时这一段还能突出王勃是众人中的杰出人才。
五、 总结全文
王勃之作用能成为“奇才”是因为什么呢?大家也想成为“奇才”该怎么做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课文后,你对王勃有什么感受?你从什么地方看除王勃是个才华横溢的人?(边读书,边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3、 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4、 在王勃才华横溢的背后,你觉得还有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了解他平时会很好学,并且善于表现自己,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决不强加教师的想法)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三、教学生字。
1、先自学生字,然后同桌互相记忆,看你记住了几个。
2、你认为那几个字容易出错,指出来。讨论交流
3.易错字的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4.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5.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搜集象王勃一样的才敏捷、下笔成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