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

【作者】 陈荣俊

【机构】 贵州省都匀经济开发区匀东镇羊安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首先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是:小学语文学科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连贯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具体内容恰当地完成思想品德教育、发展认识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个性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途径
【正文】
  究竟应该怎样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说话,学会写文章呢?结合我个人教学中的感受和体会,谈谈以下几点:
  一、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的重点
  加强读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法。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朗读、默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等。通过这么多形式的读,可以根据不同的难度而采用不同的形式。如:课文中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地方,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自己读而有困难的地方,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去读。
  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起初,学生的朗读不能很好地表现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也就是没有感情,但通过教师正确的指导,正确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便达到正确理解所包蕴的思想感情后再朗读,其效果简直判若两人。因此,千万不能忽视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如何进行朗读指导?首先,教师正确的范读最能把课文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憎感情传递给学生。因为“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水平,还能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这是给学生提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的范例,也是给学生进行语感训练的好形式。比如:《第一场雪》一文,教师饱含激情的范读,就使学生在无形中领悟到作者对美丽山川无比热爱的感情。
  当然,课文中有些重点,难点,仅仅通过教师语言的点拨,学生还是难以读懂的。那就要在读的同时,再辅之以各种教学手段。如:读读看看(观看图片、录像、实验、实物)读读做做(做实验、画图片),读读演演(分角色表演)等等。总之,要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主要靠读。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各种方法,有层次,有目的地读。读,是理解语言的主要方法。
  二、要明确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理解语言文字和理解内容相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两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阶段构成:第一阶段是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第二阶段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这个过程的出发是语言文字,落实点仍是语言文字。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只完成第一阶段,缺少第二阶段。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仅仅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至于课文的语言字却不甚了了。这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可以说没有完成任务。现在提出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言的。因此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途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助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再通过阅读及其它训练手段指导学生体会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所以在这一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1、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完全可以而且必须统一起来。思想教育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语言文字训练不能脱离课文的思想内容孤立进行。某一个词用得好,某一段写得好,就是说它是此时此地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要表达的内容。离开特定的思想内容,是根本无法讲清语言形式的。
  2、语言文字训练中“训”和“练”的关系。
  “训”,主要是教师的活动,包括设计、启发、指导、示范和必要的讲解等。“练”,主要是学生的活动,包括听说读写等。“训”的目的是指导“练”,使学生会练、练好。离开练,“训”、“练”结合,以练不主的观念。“练”,主要是指课堂上的练。
  课堂上的“训”为主,把大量的练习留到课外,是一种错误做法。“练”应该是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让一两个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大多数学生处于陪坐的地位,是一种表演,不是教学。因此,语言文字训练必须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三、背诵、听写、书面摘录和转述是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主要途经。它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正确领悟课文内容的思想感情,融情及物,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掌握良好的背诵方法是学生积累语言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经。在教学中,课文的重点片段要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读、看、议等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之后,学生对这些语言材料,包括它表达的内容,表达的形式都有所领会,并连同语言材料本身,也熟记于心了。
  除此之外,听写、书面摘录和转述也是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我们进行语言训练,就是要用课文的语言去规范学生的语言,使之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而进行听写、书面摘录、转述等方面的训练,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有些教师每教完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口述其中精彩部分,要求笔述,使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整段整篇地积累下来。值得一提的是笔述训练,不仅有利于积累语言,而且有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四、创设语言环境进行说写训练是运用语言的主要途径
  学生通过阅读、背诵、转述、理解、积累了一些语言材料,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学到的语言呢?这就需要教师在理解,积累和运用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以运用为目标的训练,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比较多的是采用口头训练的方式,比如:口头说话等,即使是书面训练,较多地采用先说后写,因为说的训练便于教师当场指导。比如:学习了《南京长江大桥》,学生积累了好多词语,如宽阔、穿梭似的、来来往往、巍峨、鲜艳夺目、眺望、侧耳倾听,等等。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描写外滩景色。学生把学到的语言运用到新的语言环境中,起到了迁移作用,真正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以上所说的几条途径是小学语言文字训练的主要途径。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强调主要途径,并不排斥其它形式的语言训练途径。但是,不管采用那种形式,在语文教学中,都要做到目标集中、层次分明、难易恰当,从而从整体上来完成语言训练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