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指导学生美术创作手法多样性的策略

【作者】 郭永春

【机构】 新疆石河子134团小学



【正文】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思维训练,有效地开拓和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着力通过美术作品创作方式的多样性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美术课堂练习注入了创新的活力。
  一、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营造创作手法多样性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但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还可浓厚学生的探究创新兴趣。形成美术学习创新氛围的因素很多,一般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关爱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习。因此,老师要对学生有爱心,让学生感到温暖,消除戒备心理,才能放松思维情绪,才能消除学生压抑的心理,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老师也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因材施教,使其能张扬个性,大胆创作。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才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教师还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污辱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误,关怀中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让学生对教师的教法、教态、情感常有一种新鲜感、亲切感,以引起学生求知兴趣,点燃创作火花。
  二、开展发散性思维训练,感知创作手法多样性乐趣
  美术创作的手法是复杂、多变的,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开动思维机器,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1、图形联想训练。教师在宣纸上用各种颜色晕染形成肌理效果,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纸上变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岛屿,有的说变成老鹰、鹿角……还可以利用图形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如白色的背景上画上几个五彩的小圆圈,由此让学生展开联想:由这张画你会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说:天空上放飞热气球;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绿色的海洋里鱼娃娃们吐的小水泡……这样,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尽情想象,去享受图形的变化带来的快乐,为创作手法多样性训练提供发散思维储备。
  2、添画联想训练。教学中,老师提供一些不完整的线条或图形,让孩子们大胆地进行联想添画、补充画面,比比谁完成的作品更生动、更有创意。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年龄阶段,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想到成人不能想到的东西,如奇形怪状的建筑、五颜六色的天空、漂亮的精灵等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或没有见过的东西,他们的这种创造能力是不可多得的。现代社会正需要这种不拘于格的创造意识,需要孩子们把想象运用到创造上。通过美术创作手段的多样性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
  三、利用多种生活素材,确保创作手法多样性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变拓展工具材料的新鲜性和独特性,吸引学生注意,诱发学生兴趣。因此,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引导孩子从多角度去联想和制作,逐步养成从多思路创作美术作品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善于选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增强“变废为新”的创新意识,还可以启发孩子多角度地去思考利用这些废材料,通过彩绘、水粉、线描、黏贴等适当的创作形式,创作出一幅幅设计新颖、构图巧妙的美术来。如,学习《装饰画》一课时,有的学生带来了麦杆、稻草、麻绳、鹅卵石,有的带来了匾、贝壳,纽扣、啤酒瓶,有的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花瓣、花生壳、废纸板……通过粘贴制作,一个个别具风格的装饰画就这样诞生了。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去粘贴图片,获得学习的乐趣。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创作多样性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后的课堂教学对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直观地感觉教材,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多媒体的直观具体、变换灵活,声、光、电、动漫等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手段综合运用,正好符合学生好奇心理要求。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去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把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摆脱教师和课本的思维圈子,在美术的天地里展开联想的翅膀,自主完成创作多样性的学习目标。
  五、老师善于现场创作,为学生创作多样性示范
  美术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创作有些难度。这就需要在核实的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现场示范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极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创作思路的引导、角度的选在等方面,无疑会给学生起到很好的“开窍”作用。如,教学《中国画》一课时,学生对墨色浓淡的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色彩的配置、干湿的衔接等知识的掌握有些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亲自挥笔做具体详细的示范指导,学生目睹了作画的关键,则心领神会。学生在练习中还会不时提出作画的种种问题,教师均当场示范,其效果远远超过任何口头上的解答方法。当然,教师不可能在所有需要“示范”的教学环节中都现场作画,这就需要课前准备好恰当的范画作品,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如:教学命题画、想象画或设计创作时,为了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可以事先准备相关的范画,并将创作的体验、构思的方法及技法讲授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逐步学会创作和设计的方法。
  总之,美术创作手法多样性教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认真地把握好学生心理特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教学过程的创新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让我们的美术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美术带来的创作多样性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