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作者】 玛依努·吾坎

【机构】 新疆昭苏县团结小学



【正文】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同时它又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1.注重导入新课时的提问 
  在英语课堂中,新课的导入在本节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导入新课时,能提出一些与本课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并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教授人教版英语第四册Lesson 15中,要学习的是一些国家的名称、国旗。为此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中,我先设计了一个有关地球的谜语,让学生猜:Where is it?并和同桌一起猜,在学生猜不出来时,逐步地给出提示的句子:1.It is round.2.It is blue.3.There are many people live there.学生在不断的争论中,他们终于猜出了答案。我发现连平时很少举手的学生也纷纷加入竞猜的环节,他们的兴致很高。同过通过该问题的提出,我即复习了以前学过round,blue,people等单词,又巩固了There be 句子,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通过这样简单而有效的几个问题,把学生从已知引向未知,启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排除学生理解新语言的一种障碍,为新语言的教学创造条件。 
  2. 巧妙设计过渡处的提问 
  在日常教学时,为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一节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做到环环相扣。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各种问题,应帮助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应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Lesson 5 中,该课是通过学习本课中,一些描述人物特点的单词和句型 ,学会用英语描述身边的好友及亲人。在本课中,我设计了以下的过渡问题: 
  1)Today we have a new friend ,do you want to know her? 
  2)She is a quiet girl ,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her name is? 
  3)She is clever. Is she good at her work? What subject is she good at? 
  在课堂中,我通过设计这些问题,一步步地带着学生去了解本课中的人物,以为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带领学生走入我的课堂,跟随我的思路。在课后的评价中,我发现许多后进生对自己的收获,都由以前的“B”变成了 “A”。 
  由此可以看出,课堂中问题的设计就像平时爬楼梯,要逐步递进,先设计一些可以复习旧知识点的问题,在学生回答出基本句子后,再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学生就比较容易回答了,这样,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同时,在过渡处提问,可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并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3. 加强突出重点时的提问 
  课堂中的重点往往是在上课十五分中后提出的,怎样有效的解决是每节课的难点,是位教师最关心的问题。然而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分配时间,就很难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因此突出重点时的提问,常常能帮助教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英语第七册Lesson13课,本课是要求学生通过该课课文的学习,学会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人,其中包括年龄、职业。课文的内容为一篇短文,对于没有接触过语篇的五年级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为此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1)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2) Who are they? 
  3) What does his father/mother /brother/do?
  而这些问题的回答正是本课的重点。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加以补充与纠正,并让学生反复操练,循环往复,以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4. 化解难点时的提问 
  由于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她包含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学艺术、思维方式、等,因此英语的学习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有的在语音、语调上,有的在语法上,还有的在句子结构上。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化解难点来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英语第七册Lesson1时,本课的重点句为:I am from Beijing.该句型看似简单,但是如果转化一下人称,把第一人称转化为第三人称,学生就会出现很多错误。同时该句型还有同义句:I come from Beijing.因此本课的重点句型较多,而且是第一课学生掌握起来,很有难度。为此为化解该课的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句型: 
  1) What day is today?(开学的第一天) 
  2)What is your name?(指着班里的新同学) 
  3)Where are you from? 
  通过这种方法,让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好的方法总能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实用,课堂提问就像是一门多彩的艺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继续探索和研究。因此我们一定要更新提问意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优化提问质量。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紧密配合,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以充分发挥,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教师期望效应探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 
  [2]辛山,蝴蝶效应的哲学思考,树人网讯,2008.12。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