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翻转课堂形式构建与实践——以《贞观之治》为例

【作者】 陈煜雯

【机构】 四川成都电子科大实验中学



【正文】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这是一种逐渐在美国学校流行起来并迅速得到广泛实践的新型教育模式。它将传统教育课堂进行颠倒、反转,老师前前为学生准备好短小精悍的学习视频或其他形式的学习资料包,课堂再就学习内容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大大的扩充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也解决了许多学生时间繁忙的问题,课堂上的效率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许多困扰,历史本来是一门纵古贯今、包罗万象的学科,但是在上历史课时,学生们却浑然不知,本应该是充满趣味性的内容,而在课堂上却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为了满足学生们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培养全能型的优秀人才,我们必须跟随时代的潮流,运用“翻转课堂”这种全新教学模式来完成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诉求。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在不增加时间、不完全使用微课的前提下,实现了课堂翻转。通过实践,积累了些许经验,特写下来与同行共同探讨交流。
  一、现实翻转课堂的构建
  (一)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开始后,让学生看着课本,结合《自主学习案》(如下所示)进行自主意义上的独立获取知识,经历知识由文本到自己大脑的整个过程。学生从书本中获取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影响等系列知识链条。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应该进行自主掌握。经过对学习内容的熟读、背诵进行知识的分析、综合、概括。教师可以指点学法,灵活掌握知识的关键点。教师的指点为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掌握学法奠定了基础。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方法。
  自主学习的过程,还应该进行知识的应用与练习。学案中开放练习部分。学生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知识在头脑中进行反复的应用与实践。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作用是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变得灵活,形成学生的价值观念。单项选择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与强化,要做到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练习中综合性问题及史料解析题,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应用知识的过程,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开展编写历史故事,创新历史情景的历史剧、人物点评、穿越时空的忠告等应用历史知识进行的再创造.这样激活学生思维源泉,从三言两语到写成小的作品,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合作探究、梳理知识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一定程度.但在他们心中,对所学知识有些不踏实、不深入、似懂非懂的感觉。
  首先经过二人组、四人组的讨论解决《合作探究案》所列探究问题(如下所示)或学习中临时出现的疑难问题,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提出问题或者思考新的问题。






  梳理知识,是师生一块来探究最困难的问题。展示在黑板上或者多媒体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达到系统化的过程。即是一次思维之旅,也是尝试之旅,同时教师也应把综合性题目、史料解析题目等高难度题目,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新情境下的知识思考与应用,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维的水平,获得质的飞跃。合作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全方位,多视角的思维训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结构梳理和知识体系的创建,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变得完整而且系统。
  (三)知识体系的完整建构
  在课堂的最后的5—7分钟时间内,综合学生在以上暴露出来的问题,结合课文教材内容,进行综合性的知识讲解。用精练的语言,配合教学情境的创始,对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各大历史要素进行系统的介绍,达到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全面、综合的知识体系。通过教学的实践,发现这是知识建构的综合提升。此时的引导建构,会比课堂刚刚开始的讲解具有更为强大的效果。
  综合以上课堂教学过程:始终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过程,是对我们历史新课程标准的真实贯彻。
  二、历史翻转课堂的现实成果。
  通过实践探索,学生喜欢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变化如下:
  首先是课堂自主学习的同学都能聚精会神地进行。主动勾、圈、划知识要点,写出疑问点,填写《导学案》,认真做开放性练习,主动提出问题。与以前相比,学生学习活动既不是在课前,也不是在课后,而是集中在课堂的四十分钟,并且完成学习的任务,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其次,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他们都主动提出问题,并且主动抢答同学、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踊跃回答问题的局面形成,与以往的教师讲授中星星点点的回答而言,简直是换了人间。面对较难的问题,材料解析题的回答也能够根据题干及时作出回答,有时同学们还能够做出激烈地争论,简直是以前的课堂中不曾有的现象。课堂故事、课本剧、点评、以及心得体会等多种思维的产品及时展现出来,丰富了课堂内容,形成主动创新的局面。
  第三,课堂讲解时,学生认真听讲的投入程度大大提高。既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又能及时回答,师生合作构建出课堂内容。调查显示:一是听得懂,二是熟练掌握,三是知识建构完整系统。老师的讲,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第四,是现实中的改变。预习作业被取消,现在所有学习任务集中到课堂,学生们学的反而比以前还好。学生的《课堂检测》完成的人数大大提高,且正确率也大大提升。因此从作业上看,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第五,是学生的学习愿望增强,学生盼望着上历史课,用他们的话说:“学习的不累。”“学的舒服”。还有比愿意学习更好的成果吗? 
  总之,笔者相信,哪怕是在一般的条件下,只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我们的历史课堂是可以“翻转”的,并能够达到“翻转课堂”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