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如何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 王亚萍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六团中学
【摘要】思品课在初中教学中,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不受学生的重视,所以如何让思品课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并在这门课中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与品德,成为思品课教师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就如何在思品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一些浅显的认识,与同行分享。【关键词】设悬念;设情景;情理动人
【正文】
《初级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将自己融入思品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本文就如何在思品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创新意识
悬念是教师按照教材内容的需要故意设置的问题,给学生制造悬念,从而引发学生刨根究底的心理,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就活跃了。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主动性,学习也就变得轻松而有成效。如在教学“我爱我家”时,我解释家的含义:家是一叶小舟,载着你从童年的梦;家是小小港湾,为你遮风挡雨。在这个温暖而友爱的家中,你来到了世间,你的老爸老妈费劲脑力为你起一个好名字,你知道自己名字所代表的含义吗?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在大家畅谈自己名字的含义中,孩子们的感情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他们感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感受到了父母是多么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成功成材。此时导入新课:“一个个蕴含深刻寓意的名字,寄予了父母深沉的爱。那么,大家认为家是什么?怎样让爱充满我们的家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教材,感受家的温暖和自己与父母亲密无间的亲情吧。教师的这一引导,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创新意识。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就拉开了思品课的序幕。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大胆质疑是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的前提。疑问能使学生感到疑惑,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课堂中教师应让学生大胆发声,鼓励他们向提问,向权威质疑。学生有了疑问,就会开动大脑去思考,进而实现“发现——创新”的思维路径。在初中思品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如在教授“自觉维护正义”这课时,我播放了电影《天下无贼》中歹徒在火车里打劫的一个场景,然后提问:“如果你此时在这节车厢里,你会想到什么?你会或者你能做什么呢?你最希望此时出现什么人?”通过质疑与讨论,学生得出结论:社会需要正义的力量,我们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这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这就是大胆质疑在课堂上取得的效果。
三、以情理动人,培养创新思维
初中思品课要通过情感体验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来实现对其对真理的感悟与追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的根本,运用教材中的观点与方法,提出新观点,使学生在不断的升华中提高思想认识。
1.运用联系的观点,拓展思维空间
由于思品课的德育教化功能,说教式的课堂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上课兴趣不高。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与抽象概括力,所以要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就要提高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教师必须设计出与现实生活情境密切相关的课堂来,在课堂中模拟甚至演练现实生活场景的内容,通过这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与理解知识、转变情感,提高能力。如在学习“友情是人生的无价之宝”一课时,教师导入新课。自古以来,有许多感人肺腑的友情故事。我们在生活中也都希望得到真挚的友情,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友情吗?为什么人们都希望获得友情?接着教师引导举例子:在白色恐怖的下,马克思与恩科斯相互帮助,同舟共济,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而奋斗终身。学生此时就调动了他们的大脑记忆库,纷纷举手畅谈他们所知道友情的事情,最终学生体味出朋友之间要以诚相待,相互理解,友情是人生道路上的无价之宝。
2.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新课改要求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为思品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学生是主体、是核心,一切教育教学都要围绕这个核心进行,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探究者和创造者,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增强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融入新集体”这课教学时,我从一幅漫画《车子为何停在原处》入手,激励学生积极进行反向思维,这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充分的讨论,使他们从多个角度认识到:1+1大于2,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合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生活场景设计各种有趣的教学内容,营造充满情感的教学氛围,积极推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学习策略研究》 刘电芝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初级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将自己融入思品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本文就如何在思品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创新意识
悬念是教师按照教材内容的需要故意设置的问题,给学生制造悬念,从而引发学生刨根究底的心理,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就活跃了。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主动性,学习也就变得轻松而有成效。如在教学“我爱我家”时,我解释家的含义:家是一叶小舟,载着你从童年的梦;家是小小港湾,为你遮风挡雨。在这个温暖而友爱的家中,你来到了世间,你的老爸老妈费劲脑力为你起一个好名字,你知道自己名字所代表的含义吗?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在大家畅谈自己名字的含义中,孩子们的感情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他们感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感受到了父母是多么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成功成材。此时导入新课:“一个个蕴含深刻寓意的名字,寄予了父母深沉的爱。那么,大家认为家是什么?怎样让爱充满我们的家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教材,感受家的温暖和自己与父母亲密无间的亲情吧。教师的这一引导,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创新意识。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就拉开了思品课的序幕。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大胆质疑是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的前提。疑问能使学生感到疑惑,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课堂中教师应让学生大胆发声,鼓励他们向提问,向权威质疑。学生有了疑问,就会开动大脑去思考,进而实现“发现——创新”的思维路径。在初中思品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如在教授“自觉维护正义”这课时,我播放了电影《天下无贼》中歹徒在火车里打劫的一个场景,然后提问:“如果你此时在这节车厢里,你会想到什么?你会或者你能做什么呢?你最希望此时出现什么人?”通过质疑与讨论,学生得出结论:社会需要正义的力量,我们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这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这就是大胆质疑在课堂上取得的效果。
三、以情理动人,培养创新思维
初中思品课要通过情感体验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来实现对其对真理的感悟与追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的根本,运用教材中的观点与方法,提出新观点,使学生在不断的升华中提高思想认识。
1.运用联系的观点,拓展思维空间
由于思品课的德育教化功能,说教式的课堂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上课兴趣不高。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与抽象概括力,所以要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就要提高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教师必须设计出与现实生活情境密切相关的课堂来,在课堂中模拟甚至演练现实生活场景的内容,通过这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与理解知识、转变情感,提高能力。如在学习“友情是人生的无价之宝”一课时,教师导入新课。自古以来,有许多感人肺腑的友情故事。我们在生活中也都希望得到真挚的友情,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友情吗?为什么人们都希望获得友情?接着教师引导举例子:在白色恐怖的下,马克思与恩科斯相互帮助,同舟共济,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而奋斗终身。学生此时就调动了他们的大脑记忆库,纷纷举手畅谈他们所知道友情的事情,最终学生体味出朋友之间要以诚相待,相互理解,友情是人生道路上的无价之宝。
2.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新课改要求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为思品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学生是主体、是核心,一切教育教学都要围绕这个核心进行,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探究者和创造者,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增强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融入新集体”这课教学时,我从一幅漫画《车子为何停在原处》入手,激励学生积极进行反向思维,这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充分的讨论,使他们从多个角度认识到:1+1大于2,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合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生活场景设计各种有趣的教学内容,营造充满情感的教学氛围,积极推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学习策略研究》 刘电芝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