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汉语教学经验漫谈

【作者】 古丽美拉·达吾列提汗

【机构】 新疆伊犁州昭苏县萨尔阔布乡中学

【摘要】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在培养中国未来创新人才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师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前瞻性,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在贯彻教学计划的同时,需要构建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语言使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
【正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是发展新疆、建设边疆、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需要,是实现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举措,汉语教学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一代新人发挥了重要作用。我认为要搞好初中汉语教学,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一、把握住汉语知识教学的度
  初中汉语知识教学,要把握一个适当的度, 过分轻视或强调汉语知识教学都是不正确的.既不能轻视讲解,也不能讲过了头,要把汉语知识教学放在相应的位置上.要本着新大纲的精神使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就是进行汉语知识教学的度.所谓“了解”并不是蜻蜓点水,以点带面,让学生知道有什么样的汉语知识这一回事就行了,而是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一是要让学生具体把握汉语知识的概念;二是要使学生对不同的汉语知识能正确的区分和运用.如:形容词的教学,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一册(101页——102页)设计了如下两个练习题.一个题是要学生把所给出的形容词按形状,性质,状态三类填表.这个题不但使学生在填表的过程中具体把握了形容词的概念,而且对形容词的细类进行了区别.另一题是给学生一组漫画,题目是“眼睛的变化”要求学生给每幅画写一两句解释或评论性的话,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这一题正是在上题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了正确运用形容词的训练.“了解”这一教学的度并不好掌握,讲深了超过了大纲的要求,讲浅了达不到“了解”的目的,因而必须认真加以研究.
  汉语知识很多,编在初中新课本中的汉语知识都是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读写听说能力的,因此也是必要的.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要遵照新教材的安排,不能随意删减或增加授课内容.如讲复句就不能超过二重,也不能只讲一重了事.删减或增加授课内容都不符合新大纲的要求.
  二、遵循汉语知识教学的原则
  新大纲明确规定:“传授语文知识应遵循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所谓精要,就是要抓住要点进行精炼地讲解,达到举一反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如偏正短评的教学要紧紧抓住中心语这一关键,讲清定语,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学生掌握了“清晰的字迹,小心地翻阅,十分艰巨”这样的定中关系,状中关系偏正短语的例子,再要求学生给“桌子,赵庄,疲乏,走,皎洁”等加上修饰成分,组成偏正短语,学生迎刃而解了,出就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所谓好懂,就是要变深奥为浅易,讲解清楚,准确,不艰涩,把难懂的术语用明白的话语表述出来.如讲主谓关系,首先要让学生懂得“陈述”这一术语,然后才能讲解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所谓有用,就是所讲的汉语知识有助于学生读写听说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如句子的意思,改正自己的语病,都是极为有用的。
  三、恰当选择汉语知识的教学方法
  汉语知识教学不能死抠名词术语,要讲话讲透,使学生易于了解和运用.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在诸多方法中,首先应考虑以下二种方法.
  1,结合课文进行汉语知识教学
  新大纲指出:传授语文知识“尽可能和课文结合.”新教材的汉语教学都是以练习的方式,分散安排在一些课文后面的.教师不可能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突然手稿某个汉语知识进行讲解,打乱课文教学的整体计划,也不可能在学生还不了解某个汉语知识时,就进行能力训练,而必须首先根据教材的安排向学生讲解某个汉语知识,当学生了解了这个知识时,然后再进行训练.那么,怎样结合课文进行训练呢 
  2,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汉语知识教学
  新大纲指出:传授语文知识要“联系学生读,写,听,说的实际”进行.学生读写听说的实际是怎样的呢?这就要求教师对所教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摸清他们汉语知识掌握的程度,然后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就初中阶段,学生要秩序渐进地学习一些汉语知识,教师就要按部就班地进行传授.要讲究实际效果,不能玩花架子.要进行严格训练,使知识真正变成能力.
  3.开放教学时空──让拼音走进生活。
  ①走进校园,规范校园语言。学生以学校生活为主,学校的语言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习惯。如:“窗户”、“桌子”、“电视机”、“大屏幕”、“办公室”、“厕所”、“数学”、“考试”、“吃饭”、“老师”、“出去玩儿”、“洒水”、“扫地”等常用语词,使用频率高,错误率也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方言语音的影响: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为规范学生口语,教师和学生约法三章,养成时时处处相互纠音的习惯,有意识地学说普通话,形成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
  ②走进家庭,巩固生活语言。目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语言习惯不重视,家里的语言环境比较差。对此,我鼓励孩子做家里的小推普员,纠正父母的方音,同时接受家长的监督,每天说一说学校里的新鲜事,或讲一个故事,念一首儿歌、绕口令等等,并用录音机录下来,既可以反复听,进行自我纠正,又可以和同学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还可以交给老师听,以便老师及时给予指导。
  ③走进大自然,丰富生活语言。各种动植物的名称、旅游景点、超市、学校、幼儿园及马路、小区等名称,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
  总之,中学生是我们的未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并贯彻实施。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中学汉语言学教学办好了,就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教学打好了基础。这样,中国的传统文化方能得到弘扬。 
  参考文献: 
  [1]王晓欢.浅谈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途径[J].科学与财富.2012(10). 
  [2]石慧.论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15). 
  [3]田玲.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