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赵彩萍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民族中学

【摘要】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的成分。如果一个人对某方面的问题没有了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萌发创新,渴望创新,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会再次促进创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正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起点和基础,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的成分。如果一个人对某方面的问题没有了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萌发创新,渴望创新,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会再次促进创新。
  巧妙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课成功与否,新课的引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的引入用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立即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中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而事实上他们还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如我在行程问题课例中结合教材,引用了人尽皆知的寓言故事龟兔赛跑,运用这个故事编写练习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这个练习是这样编的:已知乌龟和兔子进行500米赛,乌龟的速度是6米/分,兔子的速度是480米/分,两个同时出发,当兔子跑到200米时,发现乌龟还落后很远,于是就停下来休息,不久,就睡着了。83分钟后才醒过来,醒来后,它以原来的速度向终点冲去,问谁先到达终点?”新课伊始就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利用寓言故事的趣味因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当然新课的引入并不是一成不变,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还可采用发现设疑导入法、直观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另外,新课的引入不能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它还应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只有当导入新课用的材料与课本的类比点越少,越精,才能留下疑窦,才能令学生耳目一新;根据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法,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曾得出了“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的论断,论证了直观教学法的可行性。从认知角度来看,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认知能力。因此我在讲解环形跑道问题时,我把全班同学带到有环形跑道的操场上,让其中两人按规定表演,结果有90﹪的同学能够感知:当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跑时,第一次相遇有两人所跑路程之和等于环形跑道的周长(即1倍),第二次相遇有两人所跑路程之和等于环形跑道周长的2倍,依次能照此类推;当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跑时,第一次相遇有快者所跑路程减去慢者所跑路程等于环形跑道的周长(即1倍),第二次相遇有快者所跑路程减去慢者所跑路程等于环形跑道周长的2倍,依次能照此类推。从这节课例不难看出,直观的方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使复杂的知识内容简单化,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创设游戏,愉快学习,初中学生毕竟还是孩子,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若能创造适当的游戏情景就能寓教于乐。
  教师要善于把握、挖掘教材。教师在钻研课标、教材和设计教法、学法时,既要备好认知因素方面的课(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也要备好情感方面的课(情感性、体验性、表情性),而后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该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第二,可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第三,抓住数学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逻辑美,诱发学生联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第四,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教材内容。过去一般的教学比较重视言语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只求准确、清晰。现在的教学言语除了准确清晰外还应追求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讲课言语既传神又传情,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作为数学教师,要苦练语言基本功,让幽默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走入课堂,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是通过在教学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情感的。教师抑扬顿挫、缓急有致的讲课声,既能传情达意,感染学生,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引发兴趣,而且言语表情的变化还会刺激强化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
  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创设生活情景,为课堂服务。例如,教学“列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节内容时,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带到我镇的两个“购物超市”:先让学生熟记超市的优惠方案,然后各小组根据带去的钱数(六个小组带去的钱多少不一样),计算到哪家超市购指定的物品比较合算。各小组得出答案后,再进行汇总,看有无错误。当学生们都能计算时,再把钱数抽象为x元时,学生列不等式就会水到渠成。这样,学生在“超市”这一生活环境中,选取材料进行学习,赋予枯燥的计算、列不等式以生活气息,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指导学生制作学具,激发学生求知欲,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学会学具的制作是初中数学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组织教材,注意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力争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采取有效措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