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幼儿园语言教育

【作者】 游 泳

【机构】 新疆阿勒泰地区实验幼儿园



【正文】

 

      语言是人类交际和拓展生活的工具,它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他说话用词、词调口气中看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语言教育也成了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创设环境
  在语言活动中,有了宽松的环境,孩子才想说、愿说,从而才能感受到说的快乐,在教学中,宽松就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恐惧,不过分判断孩子的对错与好坏,师生关系应平等和谐。
  1、根据幼儿学习语言具有渗透性的特点,我们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进行语言教学
  渗透性是指语言学习是随时随地进行的,他们不必为语言学习而付出额外的智力负担,儿童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大量的词汇和理解表达的经验,儿童的语言学习渗透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在儿童所获得的各类各类知识中。
  2、教幼儿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兼逊文明、落落大方的感觉,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用礼貌用语,有良好的语言习惯,如遇到长辈、成人,要求幼儿用礼貌用语主动大方地打招呼,会问早、问好、道别,会正确使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可以在平时一日活动中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幼儿准确使用,教育孩子“乐意与人交谈”,可当别人说话时,应不插嘴、不吵闹,注意倾听对方讲话,不打断别人讲话、不嫌烦,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语言习惯,讲话声音要大、速度要适中,语言要准确,说话时要看着对方。
  3、进行文明礼貌言行教育时,我们应坚持“正面教育与具体形为相结合”,使孩子直观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注重发展幼儿的描述语言4—5岁的孩子描述事件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在不断增长,给幼儿提供有趣的东西探索是发展描述性语言的基础,某些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语言能力的图片,在教师引导下可以说出描述性的语段。
  二、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开展各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语言活动对幼儿语言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定期举行儿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语言教学游戏等,都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尤其像讲故事活动,不仅幼儿兴趣高,而且还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故事是幼儿特别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当教师充满戌、富有表情地讲述每个故事时,幼儿听得那么认真,当请他们讲述时,他们又会绘声绘色地表演。在我看来,对幼儿进行语言方面的教育应选择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1、首先谈谈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故事
  选择适当的故事对教学才有利,教师选择的故事必须内容健康、向上,有教育性、针对性,由于孩子的认知有限,故事内容浅显明白、具体形象,语言要生动,孩子容易接受和理解,也有利于模仿,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特点,3—4岁孩子应选择篇幅较小,内容简单表达直白,4—5岁孩子可选择具有一定指向性和导向性,注重对故事基本内容的理解,5—6岁孩子选择故事可适当注重其对故事深层次的理解和总是解决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孩子的音色、性格来选择故事,如某个孩子声音较低沉,性格活泼且有表现力则适合讲以“大灰狼”、“小熊”等精装的形象为主角的故事,如某个面容姣好的女孩则适合塑造“公主、宝贝”等形象,反之,如让胆小脆弱的孩子去表现凶神恶煞的“吃人”形象或表现慷慨激昂的情绪则会适得其反,有了合适的故事就犹如定好了骨架,打好了基础。
  2、教师讲述的重要性
  教师在讲故事之前常常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如使孩子以轻松的心情准备听故事,靠近学生或让学生围坐在自己周围,准备好必要的图片、道具和音乐使用学生安静下来,教师要用平常的声调说话,吐字要清楚,并配以适当的动作,孩子们听着有趣的故事,不但是一种美的享受,还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语言熏陶,还可通过适当的提问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这样,不仅增强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亦可增强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让孩子将从故事中懂得的道理运用于生活当中,可以促进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3、怎样教孩子讲述故事
  如何教幼儿讲好故事,讲动听的故事,能够引人入胜、让人感觉身临其境。我认为以下几点较为重要:
  首先教师应指导孩子读故事,读懂故事,并且理解故事,把握故事的主体情感,幼儿缺乏社会生活经难,往往对故事的内涵和某些情景领悟较难,教师应将这些地方提出加以说明,如《老鼠吃大象》一文中,全文以诙谐幽默的基调为主,大象看见小老鼠问道:“小老鼠,你到这儿业干什么呀?”在幼儿看来,这是一句普通的问话,其实不然,大象是憨厚、老实的形象,所以教师应指导幼儿以低沉、和蔼的证据缓缓道来、这样把握故事的基调和人物的情感,就犹如骨架上有肉更显生动。
  其次,教师应教给孩子一些讲故事的技巧,分为语言表述和肢体表达,在语言表达方面可通过声音的虚实结合,例如《罗盛教叔叔的故事》一文中,讲到隆冬时节,罗盛叔叔屡次跳入刺骨的水中救人,冷得直打哆嗦,教师可教幼儿配上相应的颤抖动作来表现,进而突出罗盛教叔叔的伟大与无私。除以上技巧外,当故事出现不同的人物要用不同的语调,讲究抑扬顿挫,还要注意语言的节奏,适当的停顿和加强语气都是必要的,讲故事过程中添加这样一些表达技巧,犹如骨有肉的躯体中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使故事更加灵动,更加跳跃。
  幼儿在类似的语言活动训练中,能更好地掌握语言技巧,将自己的情感意识传达给其他人,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发展幼儿的语方表达能力,是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表达、交流,满足幼儿“说”的愿望,从而为提高全族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