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加强数学实践 提高数学素养
【作者】 多杰拉旦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民族中学
【摘要】所谓数学素养,是指数学的问题意识、观察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以及自觉地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它首次出现在我国数学教学大纲中,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目标从应试型向素质型方向的转变。【关键词】教学方法;作业形式;运用能力
目前,还存着在重分数轻能力、重计算轻实践的现象,从社会到学校,从家长到教师,这种“唯分数”的评价观,使得“一切为了考试,为了考试的一切”的应试教育理念很难转变。社会和家长所关注的仍只是学生表面成绩,而忽视学生内在能力的发展;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习得,而相对忽视数学知识的运用,以至于只会计算不会运用,导致数学素养缺乏。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法很多。笔者经过自身的实践与探索,体会到以数学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一、开展探究性学习,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主体性和主动性,显然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加强学生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去探究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加强学生数学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践探究环节。因此,必须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同样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将产生不同的效果:如以结果形式呈现,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死记硬背;如以过程形式逐步呈现给学生,能引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愿望,从而对知识具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如以问题形式呈现给学生,则往往能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如果教师直接出示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学生就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把公式记下来,而对于理解公式含义则根本无从谈起;若教师使用FLASH课件演示方法,通过图形的拼接、分割,让学生计算发现结论,那么学生对勾三股四弦五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如果教师能在课前为学生提供适当学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探究,得出两直角与斜边的关系,则将会使学生受益无穷。这是“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关系。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改革作业形式
传统作业形式是学生做教材或教师早已编制好的类似于例题的习题,学生可以不动脑筋的依样画葫芦的解答完所有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已部分地失去了其“生命”的价值,而只是成为考试的附庸,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为此,我们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为弥补其不足,应结合学生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不定期的为他们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所谓实践性作业,是相对于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等一些书面作业而言的,它需要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努力,通过实践才能完成的作业。这样,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如秋游,我组织初一学生游公园。我改变了以往由教师组织的方式,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让他们去了解公园门票价格、团体优惠措施等,而后要求他们具体算出每位同学在本次秋游活动中所需最少钱数等。这样,学生就会自觉运用解方程知识,比老师出十道题的效果要好的多!不仅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而且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实践性作业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不再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相反使学生树立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用到数学的思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的确立和安排”中明确指出“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改革传统的作业形式,有利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与运用能力的提高,应常抓不懈!
三、实施生活化数学,提高运用能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现已成为各发达国家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取向。国外一些专家提出“用数学于现实世界”的口号,对实用性知识十分重视,力求学不在多,贵在有用。为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掌握实践中常用的一些数学知识与方法,会用书本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和初步具备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能力,我为学生开设了生活化数学系列活动,架起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以不同活动形式为载体,在实践活动中去完成。所以,我总是配合教学进度,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化数学的系列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去完成,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参与合作,完成其中的某一方面。比如学生学习了解方程应用题后,我与生理卫生老师联系,让学生来配制酒精消毒液。这样,通过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发现数学问题,设计生活化数学系列活动,为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于现实生活之中,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搭设一个舞台。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与能力,更重要的是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生活情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数学教学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
综上所述,加强学生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加强课内外联系与沟通,促进学科间融合,更有利于为学生数学学习和正确应用创造更为广阔的时空场所,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均衡发展。这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造就跨世纪人才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