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加强初中生的体育素养
【作者】 李光明
【机构】 新疆兵团第六师新湖第一中学
【摘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心理发展最容易发生偏差的时期。初中体育教学正担任着保持中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作为体育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心理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体育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一、因材施教,积极评价
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身体素质、家庭教育都存在差异,因此在让学生做相同的体育项目与同等负荷的体育运动时就表现出不同情况。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评价学生,而应该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与学生充分沟通之后,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心理发展状态,并依照心理发展水平及能承受的运动量划分不同层次。这样就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运动项目,从而有利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如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进行集体协作方面的教育,这样能平衡他们的性格特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鼓励,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坚持以正面积极的教育评价为主,要多表扬少批评,多宽容少苛求,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善于捕捉和扩大学生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表扬鼓励,从而增强学生学好体育的自信心
1.重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因材施教,给不同程度的孩子设定不同的考核目标,通过降低体育技能难度,让学生圆满的完成体育动作,然后逐层加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信心,消除学生在心理上的恐惧,让他们敢于挑战体育项目。
2.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内容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体育知识,还蕴含了丰富的美育方面知识,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的美和健康的身体表现出来的魅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审美的引导者,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本身就是学生的一种审美对象,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善于开展言传身教,提高综合素养,在学生眼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另外,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优势、创造能力等设置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延伸体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3.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例如,在长跑锻炼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巧,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毅力。在列队训练中,要培养学生听从指挥、热爱集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健美操练习中,要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协调性等,总之,在各项体育技能中,教师要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组织形式多样,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和行为交往。以往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而且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拥有绝对的权威。因此,应改善师生关系,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认知上相近,心理上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认知操作能力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学练效果处于最优化,促进师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素质。同时,教师也要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学生,让他们积极上进,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教师给学生评价体系应该是科学的初中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和技能的测评固然重要,这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但是,体育过程中学生学识能力的提高也很重要,为此,要为体育教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结合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双重评价,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育精神,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从学生的利益出发,让学生清楚的明白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技巧对健康的影响,要注意体育动作的规范,要养成科学健身的态度,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制定可以让学生实现的目标,反对达标化的教学目标,力争让初中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紧密结合。素质教育是加强全民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我们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积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要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体育课训练中集体性的活动,能使学生学会理解,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且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有助于学生摆脱消极、焦虑等不良心态,克服这些狭隘的思想,积极主动地融入到集体中。而且,合理组织合作学习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进行协调配合和竞争的机会,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进行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都能够得到锻炼与提升。有的体育活动一般一个人是无法进行的,必须多人协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再进行对抗竞争。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竞争之中更加注重小组内的协作配合,锻炼每个学生的协作能力,而且在协作基础上的竞争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胜心,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培养。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作为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课程有着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教学优势,是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其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增强和提高有重要作用。而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适当的挫折教育和竞赛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有效地激起学生的上进心,从而达到体育教学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