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改下初中体育课有效教学探微

【作者】 樊永新

【机构】 新疆石河子总场一中



【正文】      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主阵地。课改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课程标准理念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如何将体育课程标准落实到实处,笔者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做了以下下尝试,旨在寻求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一、体育教学首先要激趣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的动力。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如带着浓厚的兴趣,便会变得积极主动,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想象丰富,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这对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可以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激趣:
  1.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这一种手段。例如在课上想给每位学生一个器材,我把器材随意散点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方式让学生得到它,学生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远比教师依个发器材的效果好。
  2.不断丰富课的组织形式和内容
  农村初中学校,普遍存在着场地与器材的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上要多样化,组织形式活泼多样,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新颖多变,使学生有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在体育教学中,承认学生的体力体质、体育基础、运动能力、接受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水平上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和喜悦。
  4.教师自身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体育知识的传授和运动技能的强化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培养和展露,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的加温过程。教师要以自己对学校体育的满腔热情来感染学生,善于用目光来接触每个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亲切,乐于接受教学内容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对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
  体育课程标准没有给出具体的教学内容,给体育教师相对自主选择的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产生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作为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价值和作用,教学中尽量多的安排对增进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的教材,如:发展耐力素质我们采用了定时跑、定距跑、折返跑、跳绳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发展速度素质可采用快速跑、接力跑等练习,发展力量素质可采用实心球、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俯卧撑、立卧撑等;培养学生竞争与协作的精神可采用篮球比赛和接力比赛等。
  2教学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喜欢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例如:初中大部分男生都喜欢篮球,制定教学计划时可多安排篮球课,而女生可安排健身操、跳绳、跳皮筋等项目。
  3对竞技性的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篮球的传球多以两人互传的形式反复练习,学生毫无兴趣,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后我采用五人传球五人抢断的形式,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又可以提高实战能力。
  4 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我们农村初中有许多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我们将竹竿舞、跳绳、沙包、毽子引入了课堂,形成学校的校本教材,对传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具有积极的作用,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自觉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增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要培养体育能力,使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1.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学会锻炼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和体育卫生保健常识,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锻炼,怎样锻炼,如何在锻炼中进行调控。
  2.留给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自学自练的机会,如根据课的内容、学生兴趣安排准备活动。同时,安排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练习内容,有利于提高该项目的运动水平,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于体育实践,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总之,体育教学要将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与各种趣味性游戏联系起来,以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结合实际,巧妙的运用好教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这样,初中体育教学将会有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