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学生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点赞”

【作者】 刘国庆

【机构】 新疆精河县八家户农场农九队小学

【摘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能生动直观的将原生态的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作为教师要会用、善用、巧用,才能让学生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点赞”
【关键词】情境;会用;善用;巧用
【正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教师要善于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要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教和学都能高效进行。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正确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呢?
  一、教师要“会用”
  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和教材文本不再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唯一的信息源,教师应成为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适应不了目前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延展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学生的视野,能实现听觉、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能让数学知识无限延伸。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必须懂得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课堂教学,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教师要“善用”
  1.善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比如:在教学一年级《提问题》时,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一天,许多动物在玩游戏,小朋友们找找看,你能找到哪些数?”,电脑屏幕依次出现3只小鸟、2只鸡、5只鹿、1只象、4只狮、8只鸭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再乘机提问:“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说出可以提出求和的应用题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提问题,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2.善用多媒体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原生态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再现于课堂,来拉近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比如:教学平移与旋转,可是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我就利用摄像机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让学生的思维回到数学知识的原生状态中去认识概念、了解作用,增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3.善用网络交互,提高练习效果,延伸数学知识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分为几关,有过独木桥、摘草莓、登高山、游儿童乐园,并设置了只有闯过第一关才能闯第二关,关关都有鼓励的程序。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很多同学都顺利通过关口,到达了目的地。练习量虽然很大,但是学生丝毫没有厌倦的情绪,而感受到的是兴奋是成功的愉悦。下课后大部分学生说:这样的练习真有意思,能不能以后多上点这样的课。教师也可以随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较好地体现不同学生完成不同数学的教学新理念。在数学课《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学生上网搜索“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我就利用这个功能把学生网上搜集到的“交通标志牌”、“家具图片”等许多资料,调到大屏幕上,实现资源共享。
  三、教师要“巧用”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的好,能给我们教学带来方便,能提高教学效率,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该出手时才出手,灵活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简化学生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部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审题,启迪学生思维。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明显。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指导学生量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等,虽然教师有示范用的大量角器,但在教学时,学生根本看不清量角器上的刻度,若教师到每个学生的桌前示范,课堂效率将大大降低。若把这一部分制成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来显示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并对各个部分进行闪烁、变色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量角器及内外圈刻度的认识,以及如何使用内外圈刻度量角的过程进行演示,对量角、画角等掌握得比较快,记得比较牢。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能生动直观的将原生态的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作为教师要会用、善用、巧用,才能让学生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点赞”。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教学实施》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